教育焦慮不只影響孩子的學習步調,也讓家庭生活大受壓縮。調查顯示,將近2成孩子每天晚上8點以後才下課,回家還要複習,睡眠嚴重不足。即便是年紀更小的孩子,父母也早早安排正音班或進階課程,顯示焦慮從孩子出生就已存在。這種「不能輸」的心態,讓孩子與父母雙雙陷入惡性循環。

除了教育壓力,經濟負擔同樣沉重。近6成家庭每月花上數千元到上萬元在補習或才藝課,物價又不斷上漲,高達98.8%的家長表示「對物價上漲有感」,其中93.6%直言已影響到家庭生活。兒盟調查也發現,補習支出越高的家庭,家長的焦慮程度也越嚴重,經濟與心理壓力相互拉扯。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張韶涵返台冷臉無語!7年未在家鄉開唱 遇鐵粉送機零互動(狗仔直擊)

社會氛圍對父母的期待,也讓焦慮雪上加霜。調查顯示,82%的家長認為「孩子出問題會被怪罪是父母沒教好」,近半數家長覺得社會期待「父母不能犯錯」。這樣的壓力讓64%的家長懷疑自己是否是好父母,甚至有38%認為孩子是主要壓力來源。更有31.9%的家長坦言,如果能重新選擇,可能不會想生小孩。

兒盟提醒,過度焦慮不僅壓垮父母,也會影響孩子的快樂成長。他們呼籲政府從制度面給予支持,包括延伸育兒補助至學齡兒童、增加教育資源、提供職場彈性與心理支持等,並建議家長學會紓壓、放下比較心,讓孩子的學習能回到「探索與幸福」的本質。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稻埕壓軸煙火秀8/30登場!9大交管必看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