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與奇美醫研部教授張菁萍組成研究團隊,歷時3年時間以「老鼠跑步機」動物模型,模擬人體「運動型熱中暑」狀況,發現若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或從事高強度產熱活動,睪丸可能因無法有效散熱,造成賀爾蒙系統改變,及相關生殖組織破壞,精蟲品質與數量恐急劇下降,甚至引發性功能障礙,讓人嚇到「吃手手」。

推薦新聞:二手菸也會傷害毛小孩 貓咪「做這事」罹癌風險飆4倍

張菁萍說,當初從「洪仲丘事件」發想,希望研究高溫下劇烈運動對人體危害,提醒大眾在高溫環境底下勞動、運動,會造成很大傷害,去年與急診醫學部合作,發現長期暴露高溫環境,罹患失智症可能性提高,這次研究成果也發表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和分子與細胞內分泌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是台灣首度系統性探討熱傷害對男性不孕的實驗性研究,也是全球少數聚焦氣候變遷與男性生殖危機的關鍵報告。

奇美醫院醫學團隊研究發現,若每天暴露在35度以上高溫2小時,連續56天就會影響性功能、甚至出現不孕情形。院方提供
奇美醫院醫學團隊研究發現,若每天暴露在35度以上高溫2小時,連續56天就會影響性功能、甚至出現不孕情形。院方提供

謝昆霖則說,精蟲生成最佳環境約在攝氏34度,睪丸透過多重「天然冷卻系統」維持低於核心體溫2至4度的「黃金溫度」,包括收縮放鬆的提睪肌、調節散熱面積的陰囊皮膚及「熱交換器」蔓狀靜脈叢等,但在高溫壓力下機制將全面失靈;謝昆霖強調,高溫抑制大腦發出的賀爾蒙指令,睪丸無法順利運作造成睪固酮分泌減少,對相關器官組織有不同程度破壞,不僅使精蟲生成效率大幅降低,還會影響勃起硬度,性能力、生育力大打折扣。

謝昆霖指出,高溫傷害高危險族群包括工地工人、外送員、工程師、廚師及消防員等生活中常接觸熱源者,他呼籲,可從生活習慣著手守護健康,像是避免高溫曝曬與密閉環境、穿著透氣服飾、減少接觸局部熱源(如溫泉、蒸氣室)、維持良好體態與作息、善用降溫設備等,期盼藉此喚起社會重視男性健康,並推動職業健康與防護措施改善,降低氣候變遷下的隱形風險。

醫師建議,應避免熱源直接接觸,如筆電放置大腿、熱敷袋或長時間泡溫泉,才能降低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院方提供
醫師建議,應避免熱源直接接觸,如筆電放置大腿、熱敷袋或長時間泡溫泉,才能降低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院方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南柳營廂型車自撞 《花甲少年趣旅行》工作人員5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