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解釋,「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顛覆傳統「缺氧必喘」的認知,病人血氧濃度可能降至危險值70~80%,卻仍行動自如、談笑風生,猶如藏在笑容背後的呼吸危機。這種現象特別常見於病毒性肺炎(如新冠、流感)、嚴重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使醫療人員高度警戒。

為何已嚴重缺氧,患者卻毫無察覺?黃軒指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代償機制」,人體在缺氧時會自動加快呼吸與心跳來維持氧氣供應,但部分肺炎患者因肺部神經受損或中樞神經反應遲鈍,無法發出求救訊號。其次,呼吸困難通常來自體內二氧化碳累積,但這些患者的肺泡仍能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即使嚴重缺氧,也不會感到喘不過氣。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羅志祥300萬車送友回W飯店 6大袋潮牌當伴手(狗仔直擊)

快樂缺氧的最大危機是延誤診療,當患者發現異狀時,可能已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損傷,包括腦細胞壞死、心肌缺氧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多重器官衰竭。根據統計,COVID-19重症患者中,約20~30%會出現快樂缺氧,送醫時往往已需緊急插管。

如何自保?黃軒建議,家中可備血氧偵測機,若SpO₂低於92%或活動後驟降超過3%,應立即就醫。此外,注意嘴唇、指甲變紫、活動時異常疲憊等隱藏症狀,若發現異狀,可採「俯臥測試」,若血氧回升,可能已出現肺部後側病變。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監測血氧並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風險。

延伸閱讀:大S猝逝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中42人集資千元買「大樂透」 爽中9000萬元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