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珊瑚礁學會今指出,東沙環礁附近海域因遭大量「棘冠海星」入侵,已知當地受到危害處在水深11至20公尺,石珊瑚死亡率高達90%以上。

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判斷,此狀況已發生超過1年,是「現在進行式」。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俗稱魔鬼海星,以生長較快的珊瑚為食。成熟體型直徑約25至35公分,最大直徑可達80公分,全身佈滿細長棘刺、刺表皮有毒腺細胞,會分泌劇毒,原產於印度-西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海域。棘冠海星原為珊瑚礁上的固有棲息者,生態平衡狀況下,珊瑚群聚可以輕易地從被攝食狀態中恢復,形成穩定的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關係。

熱門新聞:高雄這2校根本超強偏鄉小學 2024奧賽特無人機嘉年華賽包辦前三名

海保署目前做法為人工撿拾與醋酸液注射清除「棘冠海星」。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目前做法為人工撿拾與醋酸液注射清除「棘冠海星」。海保署提供

鄭明修指出,若棘冠海星密度超過活珊瑚的平均增長速率,就產生「大爆發」。珊瑚礁生態系可負擔的棘冠海星密度每公頃約為15至30隻,一般來說,若潛水20分鐘發現2隻棘冠海星,就已達到爆發水平。但東沙外環礁熱區的棘冠海星平均密度約每公頃1232.9隻,嚴重超過珊瑚礁負荷標準。

棘冠海星的產卵數量也十分驚人,以一隻直徑40公分的棘冠海星為例,每季能生下2億9千萬至3億8千萬顆卵,存活率只須達2%,就可產生600萬隻成體。

珊瑚礁學會研究團隊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已於今(2024)年6月,用不會傷害海洋的稀釋醋酸注射棘冠海星,共毒殺1237隻、手動移除603隻,但發生大爆發的東沙外環礁熱區約有4公里長,難以完全移除。

海保署目前做法為醋酸液注射與人工撿拾清除「棘冠海星」。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目前做法為醋酸液注射與人工撿拾清除「棘冠海星」。海保署提供

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回應說,棘冠海星主要棲息於水深1至20公尺的珊瑚礁區。以珊瑚蟲活組織為食,偶見其暴露於石珊瑚上攝食小生物,數量過多時易影響珊瑚礁生態,目前清除的做法為人工撿拾與醋酸液注射清除。

海洋保育署於111年即針對發生在南沙太平島周遭海域的棘冠海星爆發情形,與中研院合作,以人工注射醋酸液的方式,清除棘冠海星,以有效控制爆發情形,成效良好。

本次棘冠海星爆發地點位在為國家公園內,海洋保育署將持續與主管機關保持聯繫,提供過往經驗並適時給予協助,一同維護海洋環境,達到資源永續的願景。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人倫悲劇!三重婦遭刺7刀陳屍浴室 兇嫌夫畏罪!攜未滿1歲子馬槽橋下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