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上週(6月4日至6月10日)台灣本土新增328例COVID-19確診病例(含併發症),較前一週增加25%,累計感染人數達3萬3千人。尤其令人憂心的是,65歲以上長者佔本土確診病例的79%。雖然新增死亡病例數量有所下降,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但仍然有90%的死亡病例來自65歲以上的長者。這些數據顯示疫情持續升溫,形勢嚴峻。

推薦新聞:太快出來真的好崩潰!醫分享3原因、3治療方式挽救「性福」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強調,台灣對於進入「流行期」的分類是根據去年3月當疫情相對較緩時,每10萬人口中本土確診COVID-19病例(含併發症)的平均值為閾值,設定為每10萬人口1.47例。然而,根據最新觀察,上週的確診率已達到每10萬人口1.53例,明確表明進入了流行期。台灣上一波疫情發生在農曆新年期間,這是Omicron變種病毒在台灣的第六波本土疫情,預估這波疫情要等到8、9月後才會下降。

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的傳播風險仍然存在,民眾應注意觀察自身是否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應儘快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並在就醫時告知醫師檢測結果。

對於如何預防新冠病毒,疾管署強調,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配戴口罩等個人衛生措施,並且最有效的預防重症方式之一仍是施打疫苗。

疾管署提醒,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呼籲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冷氣長期不洗「比生肉髒2倍」!專家揭4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