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表示,總統賴清德提出「綠色成長戰略」,強調經濟要以成長前提明訂碳定價,透過形塑淨零路徑,指引企業發展方向;綠色成長戰略包括「綠色金融」、「淨零科技」、「綠色數位雙軸轉型」、「綠色醫療」、「能源轉型」與「增加碳匯」。

彭啓明強調,這些政策都需跨部會合作,未來將有許多政策是以「雙部長」形式共同宣布,為了彰顯留意環境保護的氣候淨零轉型過程,也會重視企業公平與社會包容,才是真正的永續,「我是中央部會的永續長,每個企業的永續長也都是各自的環境部長。」

推薦新聞:《慶餘年2》總播放量破165億 肖戰「言冰雲」換臉觀眾不埋單

「大家都在問我何時開始收碳費。」彭啓明直言感受各方關切,為了建構我國碳定價制度以及穩定推動減碳工作,因此「加速進行法制作業」,環境部將會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今年4月29日預告《碳費收費辦法》、《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以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3項草案,預告徵詢意見60日,期間也將持續與各利害關係團體辦理說明會,預告期滿後將召開研商會議,預計8月底前可完成3項子法的發布作業,使得碳費徵收對象及早規劃減碳措施與至2030年的減碳路徑,並且提出申請適用優惠費率的自主減量計畫,促使收費對象加快、加大減量腳步。

碳費審議會召集人次長施文真表示,目前正在進行各種費率的經濟衝擊評估,預計會在5月底、7月初之間再次召開討論。另外,新任部長上任後第一個面臨的就是碳費徵收的挑戰,彭啟明表示,台灣推動減碳是用碳費當棍子但無蘿蔔,而從各國經驗可見,只有棍子的效果不好,因此落實目標需要另找新的方法,尤以美國的租稅抵減、日本發行氣候債券就是2個值得參考的例子,而要想出棍子、蘿蔔一起發揮效用的辦法,找出並且推動適用於台灣的蘿蔔政策,須以政策導引帶動實際減碳行動。

彭啓明指出,他從台達電、友達、台積電等企業,跟隨世界潮流採取行動並且產生競爭力的經驗可見,的確是有綠色商機,不過部分高排碳、面臨內外銷問題的企業狀況不同,他也喊話企業不需過度恐慌焦慮,只要願意做就有機會,環境部會考量不同產業的需求進行充分溝通,把握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

推薦新聞:藍委「用你的魔法打敗你」 徐巧芯曝:柯建銘表情逐漸母湯

至於各界關注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國際碳費進度,環境部提到,將會派駐人力在歐美等國即時溝通的規劃,初步獲得行政院、外交部的支持。

彭啓明說明,面對疫情後空污略差於疫情期間,他則強調精進空氣品質保障民眾健康,一向是環境部重要的核心價值,自從民國105年起陸續推動各項空氣污染改善工作,全國各地區空氣品質皆呈現穩步改善趨勢,當中若以細懸浮微粒(PM2.5)為例,全國年平均值已由民國105年的20 µg/m3,下降至民國112年的13.7 µg/m3,改善率32%,達到PM2.5空氣品質標準15µg/m3。

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記者林則澄攝
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記者林則澄攝

彭啟明指出,「我們會設法像擰毛巾的再擰出一點進步的可能。」環境部也會為了持續精進空氣品質,提出空氣污染防制第二期方案經行政院核定,同時今年4月29日預告修訂加嚴空氣品質標準,搭配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8面向37項減量策略,採取務實穩健步伐逐步改善空氣品質。

環境部強調,由於受到境外的空氣污染傳輸、海上的船舶污染,加上我國的地理條件差異以及大氣擴散季節性變化等影響,導致我國空氣品質有著顯著的時空差異,又因地狹人稠,人口高度集中,污染源多半集中在擴散條件較差的中南部地區,都是精進空氣品質面臨的挑戰,也在今年4月29日預告修訂《加嚴空氣品質標準》,陸續收到各界要求空氣品質標準加嚴的意見,彭啟明對此表示,針對各界期盼,已在著手再次檢討如何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空氣品質目標,同時綜合各項影響因子納入後續修訂參考逐步邁進。

推薦新聞:會考作文題大獲好評 學長姐讚:阿公阿嬤不用再犧牲了!

彭啟明表示,近期第三階段離岸風電環評審查常有風場重疊問題,同一風場場址卻有多家不同開發單位爭取,分別進行環評審查,導致不同開發單位重複進行環境現況調查,最後只有一家開發單位可取得核配容量進行開發,造成行政資源浪費。

環境部為了解決此問題,今年初與經濟部溝通,提出2階段初審措施,並且納入環境保護以及監測更高標準的檢核表,第一階段初審則由環境部依照檢核表所列項目進行檢核,符合規定者可取得環境部初審建議通過函,開發單位即可參與經濟部遴選,島到取得核配容量後再檢送相關文件送到環境部辦理第二階段實質審查,如此一來一個風場只有一家開發單位需要進行實質審查,大幅簡化流程又能兼顧綠能開發以及環境保護,創造開發單位、環保團體、政府機關三贏局面。

針對外界關切新任部長上任後要如何處理協和電廠四接的議題,環境部表示,目前台電公司申請展延至今年7月31日,是否涉及台電佈局而受經濟部要求完成的期程?彭啓明強調「環境部不是經濟部的環保署」因此將會按照自己的程序進行。

至於各界關注的議題,包含「海洋生態」、「操船安全」、「港埠營運」等,環境部也將研議邀請經濟部或開發單位、公民團體各自推薦上述領域專家學者各1人(共6人)擔任專案小組初審的專家學者參與審查,以利專業探討環境議題、尋求共識。

推薦新聞:國民黨團殺到底!「院會開到深夜12點」 若無法三讀24日將續審

另為落實公民參與,支持或反對的民眾、團體,均可依照規定報名旁聽初審會議,並且依照規定人數在會上陳述意見,提供環評委員參考、維持公民權益。環境部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以及新的環境挑戰,需要仰賴大家一同努力,同時虛心接受各界指教批評。

環境部表示,考量位於「特定敏感區位」或是「大規模」設置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已於國內引起高度爭議,目前研議修正太陽光電之環評認定標準,除了現有規定位於重要濕地者應辦理環評,擬再增加位於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等敏感區位,以及在山坡地設置一定面積、裝置容量的環評規定,環境部今年5月10日已與相關部會、地方環保局研商討論獲致初步共識,預定6月底前預告修正草案,12月底前發布。

彭啓明指出,環境部下半年將展開環評制度總體檢,目標要讓環評案在6個月至1年內完成審查,但他澄清,除了少數爭議較大的案件,目前環評案件已是90%以上能在1年內完成。

推薦新聞:adidas一口氣端2聯名新作 Samba被夢幻蕾絲包覆、復古潮鞋披繽紛新色

彭啓明強調。自身過去是Open Data聯盟會長,非常重視開放政府的議題,主張政府應以開放資料格式方式公開資訊供民間運用與創意加值,他也預告未來會從環境部做起,進行更多的開放政府作為,因此未來不僅揭露部長與次長的公務行程資訊,在前一日公開至官網,更會將每一場拜會的內容製作摘要,以供國民檢視,回應民間開放政府的訴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下個月壽星注意!生日7/12免費住飯店 吃蛋糕也不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