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是人體十二對腦神經之一,負責控制咀嚼肌的運動和收集面部資訊的感覺。徐賢達主任說明:「導致三叉神經痛的主要原因為年齡增長造成的血管硬化壓迫,腫瘤增生、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導致,其中以第二、三分支疼痛最為常見,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

推薦新聞:大齡男子悲歌!男性更年期10項檢測你中幾個?

三叉神經痛通常只會出現於單側,輕觸、冷風吹拂或臉部運動都會使臉頰、上下顎出現如針刺、刀割等突然劇痛。而由於人類口腔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來傳導,所以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牙痛,進而被誤拔牙齒,因此需要專業牙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進行詳細診斷,制定治療方針。

 

儘管三叉神經痛不會引起其他併發症,但卻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藥物治療是首選,但如果效果不佳,外科手術是一種可行的選擇。傳統手術可能帶來麻痺和力量減弱等副作用。

新型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則是不需切斷神經且復發率趨近於零的術式,醫師會從後顱窩進入,在高倍率顯微鏡與聽神經監測的輔助下,撥開脊椎動脈,避開脆弱的聽神經,抗沾黏的人工墊片置入動脈與三叉神經之間,減少血管對神經的壓迫。 

徐賢達提醒,民眾若自覺疼痛範圍擴及臉頰、上下顎等區域,或是經牙醫治療仍未改善,建議至神經科做進一步的檢查,避免導致疼痛加劇。

台北慈濟醫院主任徐賢達看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主任徐賢達看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蔬食竟有餐酒館!吃得到法餐、日式料理 亞洲50大酒吧調酒師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