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憲(57歲)大學就讀東海中文系,大一必修的書法課上,他不喜歡照老師的講義來寫,成績自然不高,但大二時參加中區大專書法比賽,寫張黑女碑帖拿第一名,書法老師需要助教,還接受陳的自薦。有時候老師沒辦法來,就叫他「幫忙看看學生」,沒想到陳世憲就接續進度往下教,還頗受學弟妹歡迎。
1991大學畢業時辦個展,這是東海中文系第一次有學生辦個展,2件作品就賣3萬多,自己覺得不虧,就想一輩子繼續。
畢業前老師跟陳世憲說,「希望你常常來」,老師是重要書法前輩,想讓陳在國內可以多佔一點份量,但陳想,老師要帶他去的方向,未必是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因此退伍後反而回到故鄉白河,摸索自己的台灣書法,創作前先田野調查,讓每件作品都有故事,終於發展出「意象書法」這條路。
陳世憲說,學書法通常就是把篆、隸、草、形、楷都寫一遍,繞一圈大概要二十年,老師曾跟他說,「你不要這麼急,一樣一樣來,老了就變書法家!」但他不想走這條老路,念中文系是因為喜歡讀詩,詩有意象,可以聯想,可以比喻,有故事性,他就用這個概念去發展書法,象形文字模擬大自然,有某種狀態可聯想,其實用楷書也可以。
「比如說草,要尖的草就把它拉長更尖;寫一棵樹有很多花,就用紅色寫;要寫藍天彩霞,就用繁多顏色去寫;下雨就有雨滴暈開渲染,水很多就是下大雨、水很少可能就是沙漠,形成一種觀者產生自然聯想、穿越國界,讓不懂漢字外國人看到也有直覺感受!」
陳世憲說,書法線條墨色深淺會形成立體性,字的空間形成疏朗或是密集,快慢形成一種節奏,像音樂一樣,這種比喻聯想過程常感染給外國人,最近有來7個外國人,看了他的作品覺得很有意思,當場就買了4件作品回去。
「我的作品希望可以超越國界,不是只有草書可以被認為是抽象藝術,楷書也行,你可以加很多水、可以減很多水,形成一種情境,變成海浪,變成白色浪花,變成天上的雲,用文字書寫形成各種比喻、聯想,這是我創作意象書法的緣由!」
陳世憲說,他有一個「為世界書寫」主題,寫洛杉磯三個漢字,下面有洛杉磯的英文,巴黎常起霧,就可以寫起霧的巴黎,洛杉磯有迪士尼,就寫到很可愛的迪士尼,他想要去跟全世界對話,有台灣人去詮釋全世界的基本立場,一個台灣人對世界的看法,而且是用書法這個角度。
他也做文創品,讓洛杉磯的人買有洛杉磯的符號在當地人身上,讓巴黎的人有一個巴黎的符號在他們身上,這種地名書寫,就叫「地誌書法」。到世界各地去現場創作,好像收集了全世界,又拿回來台灣,跟世界一起展覽,這是一個強大的方式。
陳世憲到布達佩斯多瑙河邊,有人告訴他,當年希特勒殺害猶太人,為了省子彈,就用鐵線穿過手掌、腳,然後推下河,有位藝術家就做了幾十雙各式各樣鞋子的鐵件擺在現場,來紀念此事。陳看到這件創作,也觸發靈感,於是用紅色寫下「慘絕」二字,筆畫破碎、宛如血跡斑斑,令人不寒而慄。
陳世憲還有一個妙點子,就是想寫很多漢字,讓全世界喜歡刺青的人可以下載他的字去刺青在身上,這也是跟世界的對話的方法,台灣人可以直接關懷世界,盡一個世界公民的責任。
數位時代都是打字輸入,書法教育存在有意義嗎?陳世憲說,以前他念小學五六年級時,不只有書法課,寫週記也要用毛筆寫,這非常不理想,因為本來要表達情意,結果因為毛筆字寫不好,越寫越生氣,當然沒有辦法表達情意與內心的想法。
在學習書法過程,通常老師會有很多硬性規定,譬如說一定要用「鵝頭」執筆法,其實對手有傷害,會被扭到。老師叫你把筆拿直的,卻從後面把你抽掉,看你手有沒拿緊毛筆,實在沒有道理。
用這些古老無聊的方式去寫,書法教育不要也罷!只會讓你的頭腦更硬更古老、更沒有辦法思考,只是按照形式去做,一點啟發也沒有。所以陳世憲主張,應該讓小朋友知道,寫書法會按摩末梢神經,對身心健康很有幫助。寫書法過程,要安靜的寫,血壓心跳呼吸會自然平穩下來,對老人家、小孩都有很好效果。
寫書法有各種不同可能,可以加顏色,讓一棵樹變兩棵樹、變二十棵樹,水池可以一個水池加五個水池,水全部混在一起,又形成不同的結構,用筆墨技巧寫出土地的故事可以跟世界潮流跟藝術對話,我們要好好把書法的教材有趣的寫下來。
陳說,書寫這件事情它不會消失!文字用毛筆寫可以活絡腦筋,讓人覺得這是美術創意!藝術應無限開展,假設寫成一件作品,賣掉作品是一次收入,把書寫過程變成表演藝術,讓大家來看,收門票也是一種收入。如果放在美術館繼續被觀看,收門票是第三次收入。
他在故宮南院寫長達20公尺的作品,天上無人機攝影,形成一個更寬闊的世界,書寫過程如與故宮南院建築空間對話,不是只有書寫內心的想法,書寫的內容會跟空間對話,力量又不一樣了;當時寫出了嘉義人對過年的看法,各種因素會一起展現在紙或布上面,這麼多豐富的內涵,也構成了某種行動藝術。
這一路走來並不簡單,陳世憲當完兵後,想說如果在都市謀生,就必須要賺房屋租金跟飯錢,會花很多時間工作,他就回到老家白河,建構美學觀的13年中只做四件事情:讀書、散步、寫毛筆、看電影,沒有上過一天班,但為過生活,還是每周到才藝班兼課3堂,教書法與作文,總共月賺9千,這樣當然不夠啊,為減少開銷,不惜當起「媽寶」,媽媽煮好飯就靜靜的去吃,衣服髒了丟給媽媽洗,要出遠門就借爸爸的車,到了第7年終於有兩個人來買幾件作品。
24歲時陳世憲參加中部美展獲書法類第二名,但隔年就決定不再比賽,因為評審想要帶去的地方,並不是自己想去的。27歲時決定要寫身邊的故事,像電影小說一樣描繪人生,不追求遙遠的傳統書寫形式。1998年,有二位藏家一次買了30件作品,讓陳世憲地一次感覺不缺錢。2000年首次受邀出國參展書法,與攝影鍾永和、畫家陳朝寶、葉竹盛等人到渥太華市立美術館聯展。
陳認為藝術家的發展,第一個階段就是把技術鍛鍊好,第二個階段是創作很多好作品,第三個階段是到全世界各地展覽,第四個階段就是擁有自己的美術館。
2005年陳世憲結婚,隔年搬到高雄,每次回到白河就聞到草的香味,一直吸引著陳世憲,老家附近崎內國小是陳的母校,2004年就廢校,荒廢到被電視節目當成鬼屋,村子裡面的人都很難過,卻不知道該怎麼辦?讓陳世憲想要做點什麼。
陳世憲找上當時的台南市副市長曾旭正,一起做點「浪漫的事」,陳世憲說,他在國外有很多藝術家朋友,可不可以來變成世界藝術中心,跟全世界接軌。於是台南市政府先將崎內國小移撥給西拉雅風景管理處整理。
整修後,陳世憲租下設立「台灣意象書法館」,2023年5月20日開幕,館內有展覽室、會議室、體驗教室、文創部、旅館、餐廳等空間。陳世憲表示,白河有很多小吃美食,如果預約,館方可以準備蓮子、蓮藕粉、豆菜麵等,讓大家在書法館就能品嘗在地料理。台灣意象書法館的識別標誌為崎內國小的「內」字,綠、紅色象徵蓮葉、蓮花,以及在蓮田裡優游的魚兒。很多國家的朋友都來了,法國來的就升法國國旗、英國來的升英國國旗。
西拉雅風管處長徐振能表示,書法館周邊擁有豐富旅遊資源,除季節限定的林初埤木棉花道、白河蓮花公園及玉豐綠色隧道,也可至關子嶺體驗泥漿溫泉、品嘗特色美食,期望透過書法館營運整合周邊旅遊資源,將書法館打造為旅遊中繼站,帶給遊客多元而豐富的遊程體驗,並結合在地藝術家、社區與周邊觀光產業,將台灣意象書法館打造成具指標性之觀光新亮點。
目前書法館常設展出陳世憲作品,但有陸續引進國際藝術展,5月18日周年慶,有十幾個日本的藝術家要來,他要結合台灣藝術家一起辦週年藝術展。日本作曲家吉村久子要幫他把小說變成樂曲,周年慶當天演奏,他在旁邊寫書法,形成一個跟國際連結。德國、匈牙利、美國藝術家也陸續造訪,逐漸像個世界藝術村,這也是台灣唯一一個以書法為主題的藝術園區。
台灣意象書法館附設了13間套房,收費平價,預訂用餐就有總鋪師傅來料理,園區內有好幾棵很大的芒果樹,可以月光晚餐,飽飯後夜談。
陳世憲說,除了藝術村,度假開會、公司幹部訓練之外。其實他很想做的是「藝術療癒」,現代人工作忙碌、身心勞累,園區可以提供兩天一夜行程,下午三點check in,然後寫毛筆,傍晚去散步,散步完回來吃晚餐,晚餐後可以夜談,可以看場電影。
隔天清晨散步完吃早餐,然後看蓮花、看木棉花、看鄉下老房子,再來一小時的書寫,讓人重新充電,神清氣爽回到工作職場。
書法館還想辦「世界旅行」,可以帶大家去有趣的地方旅行,台灣跟日本怎麼喝茶?跟法國怎麼喝茶?可以形成不同的對話,這個部分也可以來嘗試。
陳世憲認為,這個藝術園區還是公共空間,所以只要NGO NPO團體想來使用,都盡量優惠分享,空間開放分享,假設大家有更富含創意的方法想要來使用這個空間,Why not ?假設5千坪還不夠,他還可以再把旁邊的地租下,在蓮花田上面蓋一個茶屋,歡迎大家一起來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