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平表示,自從福衛三號計畫籌備階段就與國家太空中心密切的合作,2005年就在氣象屬成立台灣資料分析中心(TACC)處理福衛星系計畫的掩星(RO)觀測資料,提供推導的大氣溫度、濕度垂直分布產品給國內外作業以及研究單位,而且過去數值模擬的比對分析顯示,福衛七號提升氣象預報準確度6%至10%,並且增進颱風路徑預報能力,平均減少72小時約5%的颱風路徑預報誤差。

推薦新聞:女大生感冒求診竟癱瘓!三總澎湖分院出大包 判賠1551萬確定

台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去年順利發射。翻攝自國家太空中心YouTube
台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去年順利發射。翻攝自國家太空中心YouTube

吳宗信表示,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使用的任務酬載GNSS-R(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是以蒐集經海面反射的導航衛星訊號,反演海面風速,其與福衛三號、七號運用的大氣折射科學原理不同且可互補,而且海面的氣象觀測資料稀少,因此這些難得的觀測資訊有助提升海洋監測能力,進而增進海象預報的精度以及劇烈天氣的掌握。

吳宗信也說,台灣可以自製GNSS-R儀器,將進一步研製GNSS-RO儀器,後續的太空任務將與氣象署合作,規劃提供掩星折射以及海面反射訊號觀測資料,持續針對天氣預報、氣象科學研究作出貢獻。

推薦新聞:家長是寶寶語言發展關鍵 調查:74%父母在孩子1歲前共讀

氣象暑與國家太空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助益未來太空任務執行、災害防救等。氣象署提供
氣象暑與國家太空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助益未來太空任務執行、災害防救等。氣象署提供

國家太空中心衛星操控組長陳坤林表示,台灣資料分析中心在衛星接收訊號之後30分鐘之內產製的資料,即時提供國內外使用,目前福衛七號每天產製近5500筆大氣資料、4000筆電離層資料,而自福衛三號時期迄今,氣象署也已協助太空中心處理近3000萬筆觀測資料。

陳坤林指出,福衛三號直到福衛七號提供穩定、大量的電離層觀測資料,促使國家太空中心合作氣象署開發太空天氣測報作業的能力,結合衛星、地面觀測數據,進行太空天氣資訊整合以及發佈,開展太空環境的預報服務,亦可提供在軌衛星、航機和衛星導航等所需的電離層太空天氣預報資訊,對於衛星操控、航機通訊安全、定位而言相當重要。

推薦新聞:趕快告訴媽媽!4大超商咖啡優惠 還有泰奶、綠茶、霜淇淋一次滿足

國家太空中心會後說明,獵風者衛星完成第一階段的資料校正,並且進入風速資料反演階段,預計6月可由台灣資料分析中心開始提供海面風速資料,並且透過學研團隊進行測試以及驗證,評估新型資料對於氣象測報效益,期待透過獵風者衛星產出的海面風觀測資料,加入氣象署的預報作業模式,能夠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度,也對民生以及防災有所貢獻。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防堵全球「黃子佼們」 衛福部加入全球隱私執法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