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目前編制約20位防疫醫師,每年平均新招募2到3人,屬於公務員、事務官,工作主要在公共衛生,不需要像一般臨床醫師那樣看診。應徵防疫醫師最基本要求須有醫師證書,若有取得專科醫師證書可以加分,例如內科、外科、兒科、家醫科或者感染科。

林稜甫擔任防疫醫師四個月,談到決定來疾管署的契機,她說,之前在兒童感染科接受次專科訓練時,跟學長姐、老師聊到生涯規劃,得知有學姊來疾管署當防疫醫師,第一次聽到這個職業,但也還不是很清楚工作內容,感覺有點神秘。

林稜剛擔任疾管署防疫醫師4個月,原本是一名兒童感染科醫師。讀者提供
林稜剛擔任疾管署防疫醫師4個月,原本是一名兒童感染科醫師。讀者提供

新冠疫情期間,林稜是感染科總醫師,照顧許多確診病人,因此更加體會防疫工作的重要,她表示雖然說起來有點矯情,但從小就嚮往無國界醫師,覺得去偏遠地方助人有點浪漫,無奈沒有機會,專科醫師訓練結束後正思索要去診所或醫院,恰巧疾管署在徵人,經過一番打聽,覺得防疫醫師的機動性和面對許多未知挑戰,符合她對工作的期待。

林稜表示,防疫醫師其實也是延伸過去所學,以前學疾病,有一定的指引怎麼樣去看病人的症狀、正確診斷跟治療,防疫醫師則是制定指引的人。不過公共衛生與人類學、動物學、環境息息相關,需要根據每個國家/地區的文化、風土民情客製化防疫措施,而非統一模式直接套用。

防疫醫師林稜(左)從小嚮往無國界醫師,覺得去偏遠地方助人有點浪漫。讀者提供
防疫醫師林稜(左)從小嚮往無國界醫師,覺得去偏遠地方助人有點浪漫。讀者提供

去年台南是本土登革熱重災區,疾管署成立應變工作隊協助防疫,林稜當時南下一週,她形容每天好像偵探,前往持續新增病例的鄉鎮市區尋找孳生源,到處翻別人家的水盆、盆栽、天溝,拿手電筒趴著看水溝,這才會知道找孳生源要非常細心,一個地方都不能漏,是個有趣的經驗。

防疫醫師林詠青透露,林稜醫師南下前幾天還會傳照片給大家看,後來都沒有傳照片,因為大家太累了,第一線真的很辛苦。

不過林稜坦言,挨家挨戶尋找可能孳生源,明明想為大家做事卻遭抱怨擾民,民眾自認家裡沒蚊子、不需要噴藥和察看,第一次被嫌棄有小小挫折,但這也是疾管署其中一項重要任務,跟媒體和社會大眾溝通,讓大家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

擔任防疫醫師12年的林詠青(右)說,專業中立,不因為政治狀況做不一樣的建議。讀者提供
擔任防疫醫師12年的林詠青(右)說,專業中立,不因為政治狀況做不一樣的建議。讀者提供

防疫醫師在做什麼?已在疾管署擔任防疫醫師12年的林詠青說主要有8大類,第1個工作,當出現特殊傳染病個案、群聚感染、超過50人的食物中毒,或可能引發重大輿情效應的事件,防疫醫師就會協助地方衛生局調查,包括訪問個案或問卷調查,例如食腦蟲、桃園餐廳釀49名國中畢旅師生食物中毒。

第2,協助傳染病診治和防疫指引制定跟研修,例如登革熱、腸病毒、結核病。第3,傳染病病例審查,例如曾經公布一些腸病毒重症或死亡個案到底符不符合病例定義。第4,申請用藥,例如肉毒桿菌的抗毒素、一些專案的寄生蟲用藥,如果我們審查認為需要用藥,就會從疾管署配發,因為這些藥物用量太少了,一般醫院不會購置。

第5,防疫或旅遊醫學相關諮詢;第6,輔助疾管署發言人向社會大眾做風險溝通,如果發生重大疫情,防疫醫師有時候會受邀到電視臺或廣播節目說明政策和宣導;第7,公共衛生研究;第8,參加國際性會議進行國際交流,例如我們跟美國、日本針對流行病學訓練進行交流。

外界好奇,防疫醫師做出的專業判斷是否會受到政治因素干擾?林詠青表示,其實在任何機關都可能遇到跟長官想法不同的時候,我們就是站在所學專業立場提出看法和建議,專業中立,不因為政治狀況做不一樣的建議,最後負政治責任的都還是上面的長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疾管署:腸病毒進入好發季 預估5月抵達疫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