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李政家表示,原發性顫抖是因為神經退化,造成身體不同部位持續性顫抖,老年人最常見,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預估國內約有40萬人有此困擾,其中約10萬人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蔣漢琳補充,原發性顫抖症無論是年輕就發病,或老年才發病,逾半數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

蔣漢琳進一步說,有別於巴金森氏症主要是休息時不對稱顫抖,原發性顫抖症的特徵是對稱型(雙側)在用力或做事情時顫抖,對日常生活影響更大,病人無法扣釦子、拿筆寫字、拿湯匙吃飯,而且隨著年紀增長,顫抖日益嚴重。

83歲劉先生罹患原發性顫抖症,40多歲開始右手震顫,休息時震顫會減輕,想做事時顫抖的情況更加明顯,讓他無法拿筆寫字,也很難維持日常生活,不敢跟團出遊,因為怕用餐時夾不起菜很丟臉。劉先生顫抖症逐漸惡化,2023年4月決定接受神波刀治療,術後顫抖顯著改善,他開心表示現在可以拿筷子夾花生。

3小時神波刀治療前後,病人拿筆畫圖對照。北榮提供
3小時神波刀治療前後,病人拿筆畫圖對照。北榮提供

67歲馬女士則是罹患巴金森氏症,2019年起於北榮神經內科門診定期追蹤,藥物治療雖症狀有所改善,但右手及腿部顫抖,面部表情僵硬導致說話變慢,手腳顫抖或僵硬造成寫字或如廁困難,連去買東西付錢時,店員得先握住她顫抖的右手才能收錢。

馬女士經縝密的術前評估,於2023年5月接受神波刀治療,術後右手及腿部震顫立即獲得改善,術後1個月完全沒有顫抖的情形,術後4個月未出現顫抖情形,腿部輕微僵硬,有時候會忘記服藥但並沒有感覺異常,目前術後狀況維持良好,牙醫師稱讚她現在刷牙刷得很乾淨,巴金森氏症用藥劑量還得以減量一半。

北榮神經內外科團隊與病友劉先生和馬女士。林芳如攝
北榮神經內外科團隊與病友劉先生和馬女士。林芳如攝

李政家表示,聚焦超音波(神波刀)目前核准適應症包括以顫抖症狀為主的巴金森氏症、原發型顫抖症,非侵入性,不需開顱、無需麻醉,3小時治療後,病人的顫抖就能明顯改善。今年1月起,衛福部也核准北榮將神波刀用於治療難治型癲癇,未來還可望用肌張力不全、強迫症等治療,為神經疾病患者一大福音。

李政家說明,一般不論治療原發性顫抖或巴金森氏症都會先採用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例如丘腦切開術或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兩者都需進行開顱手術,鑽一個小洞,以電燒專用的鈍針深入丘腦,進行燒灼或植入電刺激晶片持續電刺激。

丘腦切開術或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兩種手術治療成效顯著,但許多病友忌憚開腦,神波刀就成了另一種選擇。不過,神波刀每次只能治療單側顫抖,一次手術治療需自費65萬元。

北榮神經外科主任劉康渡表示,如果病人只有單側顫抖且經濟狀況許可,可考慮神波刀,但如果手腳、頭部都會抖,採用DBS治療比較能一次解決所有問題,而且因為持續刺激,復發機率很低,神波刀治療後,神經可能再生,有可能在術後2~3年後復發顫抖症狀。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減肥針導致失明?這2款恐釀眼睛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