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附醫檢驗醫學中心院長薛博仁指出,人體中約有40兆的細菌微生物,腸道菌群分爲有益菌、中性菌及有害菌。常見益菌為乳酸桿菌、雙歧桿菌;中性菌是數量較多的菌種,細菌屬性會隨著身體變化而改變;容易引發疾病的困難梭狀菌和沙門氏菌是有害菌。
中醫大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表示,困難梭狀菌全台盛行率約1-5%,是導致急性或持續性腹瀉的原因之一,住院病人的盛行率甚至高達20%,因長期使用抗生素,致使腸道正常菌叢減少,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困難梭狀桿菌開始大量繁殖,佔地為王造成腸道不適發炎,嚴重會造成敗血症,菌血症等。
長期放任困難梭狀菌分泌毒素破壞腸粘膜,可能引發嚴重腹瀉、腸胃道穿孔,甚至休克發生敗血症。林文元提醒,民眾長期倚賴一般抗生素治療身體發炎等問題,可能導致整體腸道的細菌數量、多樣性與豐富度迅速下降,尤其缺乏維持健康基石的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有害的潛在病原體將隨之增加,引發其他感染疾病。
腸道菌相與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薛博仁指出,喜歡吃壽喜燒伴隨食用生雞蛋,可能容易有沙門氏菌的感染;家裡的飲水來源不乾淨,也容易導致有類志賀鄰單胞菌的潛伏,伺機而動。定期檢查腸道健康,除了能及早治療,還可以幫助我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生活品質。
後續醫師讓曾先生服用建議益生菌及多攝取高纖食物,調節菌群平衡,治療三個月後再次檢查,發現已不再檢出困難梭狀菌,且其他各菌群比例也有明顯優化。曾先生回到每日一次排便正常,腹部也不再經常絞痛。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旬婦走路「感覺有東西掉下來」 擲筊才肯就醫!竟是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