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醫師黃馨慧指出,屈公病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當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不會人傳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由於交通發達等因素,流行區逐漸擴大。
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黃馨慧說,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不過,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
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大部分患者可自行康復,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罹患屈公病有可能會病況嚴重。
黃馨慧說,屈公病為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蚊子對於叮咬對象無選擇性,一旦有屈公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屈公病流行的可能性,與登革熱一樣,平時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不但能預防登革熱,同時能防止屈公病。
防蚊措施第一步,包含: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第二、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液,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第三、清除孳生源,徹底落實「巡、倒、清、刷」,讓病媒蚊不出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旬婦走路「感覺有東西掉下來」 擲筊才肯就醫!竟是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