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食藥署官網資訊,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二位。生存的溫度在4~48℃之間,以35~37℃生長最佳,不過耐熱性低,煮沸5分鐘可將其殺死。

沙門氏菌中毒主要原因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並且可由環境媒介或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接觸食品而產生二次污染。

預防沙門氏菌中毒之道,食藥署提醒,一、本菌不耐熱,於60℃加熱20分鐘即被殺滅,食品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二、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勿混合使用。三、處理食品之前,手部要清洗並保持潔淨。

四、應撲滅或防止鼠、蒼蠅、蟑螂等病媒侵入調理場所,也不得將狗、貓、鳥等動物帶進調理場所,垃圾應加蓋並定時清除。

食藥署指出,沙門氏菌中毒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高燒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 2至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誤食後平均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

一般沙門氏菌造成的腸胃炎治療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為主,無須給予抗生素治療。不過,食藥署表示,新生兒、50歲以上長者、器官移植患者、血液腫瘤患者、HIV感染者、有人造植入物的病人(人工血管、心瓣膜、人工關節等)、以及鐮刀型貧血患者,若出現持續性高燒、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的情況,應接受抗生素治療以避免移轉性感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芒果產季將到!營養師提醒6類人慎食!還要注意「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