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美濃黃蝶祭在美濃黃蝶翠谷母樹林外的雙溪河道舉行祭蝶生態典禮。現場還有綠市集與「回聲・尋回」音樂會,在美濃八音團的熱鬧開場下,毛毛蟲旗隊率隊恭請黃蝶伯公與雙峰伯公至河床祭壇安座,再由中壇國小5年級的劉信辰與賴卉芸以客語誦讀由作家鍾永豐、鍾秀梅教授撰寫的祭文,向美濃的蝴蝶與生態致敬。最後三獻禮儀式,現場上百的民眾,將手中的黃色文心蘭花瓣拋向雙溪的河流,象徵空中的飛舞黃蝶,黃蝶祭最經典的景象。
這項活動吸引近1500人參加,立法委員邱議瑩、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民眾黨高雄黨部主委莊貽量、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屏東林管處處長楊瑞芬與在地議員林富寶、林義迪、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根政董事長、高雄市野鳥學會林昆海總幹事等,均參與祭蝶儀式。
黃蝶祭總召張卉君表示,今年祭台以藍鯨下顎作為靈感,延伸至今年黃蝶祭的祭台設計。她與藝術家林純用合作,就地取材美濃的「竻竹(nedˋ zugˋ,華語為刺竹)」製成「藍鯨下顎」,再結合林曉鳳藝術家藍染創作的布條,以不均勻的染色法,呈現水與天空的流動,來構成「合」字形的祭台主視覺。象徵雙手合十之祈福意象,也取眾人合力完成之意。總共用了9枝刺竹,高度為18米長,並動用近30位志工合力立起而功成,延續了反水庫合力的交工(gauˊ gungˊ)精神。
美濃愛鄉協進會表示,今年第24屆美濃黃蝶祭主軸為「回」,核心概念是「回歸自我肯認、回返社群歸屬、回復自然和諧。」從內在的圓心出發,兩圓相疊諭示著人的完整由自我及外在關係的均衡、兩圓相連則延展成無限的符號「∞」,代表著與宇宙自然生生不息、永續共存的當下與未來。
主視覺邀請「遷徙」到美濃定居超過15年的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退休所長、藝術家盧明德教授,以作品「大遷徙」系列中的「如果香蕉園裡的鳥不再回來」一圖作為主視覺藍圖,加以延伸設計。透過盧明德教授對於個人創作歷程、藝術時代脈動的觀察以及人與自然關係三個面向展現的思考,昭示在網路時代,「回」的路徑多元而跨域。
協會表示,黃蝶祭在2000年第六屆即提出了「黃蝶翠谷生態公園」的願景,推動的進程上,農委會林務局也於2013年在美濃劃設全台灣第一座「自然保育保安林」。在「共享保安林森林生態惠益」的政策價值下,2022年度屏東林區管理處組織美濃「公私協力治理平台」,透過公眾參與自然資源管理,營造原生植物社區推廣、打造民眾親水環境權,修復雙溪圳引水渠道、並以砌石排石的作法營造溪流棲地的多樣性,將透過黃蝶祭活動呈現與分享,讓更多社會大眾共同參與「投資自然資本」的實踐,並喚起更多的社會認同與典範參照。未來將持續投入在傳統砌石工藝的保存與發揚,以及可持續林下友善農業的生產,以及發展環境教育和生態旅遊產業。
黃蝶祭中並頒發「永續美濃獎」,得獎名單為:盧明德(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退休,組織「流美協會(流浪到美濃)」,凝聚移居的文化人,舉辦「菸業群像展」紀念展覽)、謝東霖(友善農作的資深農友)、賴建澄(幫助農友維修農機、水雉棲地志工隊的副隊長)、陳彥中(協助友善小農加工品製作、水雉棲地重要的工作人員)、林勝雄(客家文物館志工隊召集人)、鍾淑英(傳承客家語言,永續美濃文化)、謝福興(傳統砌石工法師傅)、鄧富雄(客語推廣、文化保存,拍照記錄村莊面孔)、黃森蘭(旗美社大、鍾理和志工召集人) 。今年首次有學術團體獲獎,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自2015年開始,吳品賢副教授每年暑假透過社區田野實察的課程,參與美濃農村社區的發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