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庭暴力採責任通報制度,其中親密關係暴力案件約占整體5成,且被害人以女性為主,約占8成,但男性被害人逐年增加,男性占比從17%增加至22%。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指出,檢視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年齡,仍以30歲以上為大宗,但未滿30歲之年輕族群求助人數亦逐年增加,從2019年17%增加至2022年20%,且多數被害人在家暴發生幾個月至2年內就會通報,與過去隱忍7至8年才通報之情形不同。

同性伴侶受暴後求助人數也逐年增加,以肢體暴力及精神暴力為主,威脅出櫃、要分手就以自殘威脅是常見的暴力樣態。

實務上發現,親密關係暴力初期常以精神暴力樣態出現,雖然肢體暴力仍占5成,但精神暴力及跟蹤騷擾之樣態增加許多。常見的精神暴力樣態有6種,包括監控行動、言語貶抑、威脅出櫃、情緒勒索、經濟控制、冷漠忽視等。

衛福部統計,2019年肢體暴力占49%、精神暴力占39%、跟蹤騷擾占11%。2022年肢體暴力占54%、精神暴力增加到51%、跟蹤騷擾增加到20%。

張秀鴛呼籲,精神暴力不會造成可見之身體傷害,而常常被民眾忽略、淡化,錯失及早介入之時間。關心親密關係精神暴力,從你我做起,拒絕冷暴力、不監控、不貶抑、要尊重、要求助。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今起口罩令解除 疾管署須知上路:建議民眾「6情況」仍要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