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約有3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台灣皮膚科醫學理事長趙曉秋指出,10歲以上患者有38%屬於中重度,病情易反覆發作。傳統藥物治療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部分病人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治療意願不高,常拖到急性惡化才就醫,稍有好轉又停止正規醫療。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屏障異常」和「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疾病,傳統治療對中重度患者,僅能改善3至4成的皮膚症狀。病人陷入「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嚴重時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螞蟻在爬,就算只有10%的皮膚出現症狀,癢感也讓人難以忍受。
國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大宗,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患者,越早接受正規精準治療,避免引起長期身心壓力。黃毓惠表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相當複雜,尤其亞洲人種有多種免疫細胞與細胞激素參與其中。
賴同學回憶成長過程,因為傷口反覆抓撓、發炎,連洗澡都會感受刺痛,他也無法盡情參與喜愛的籃球、游泳等運動,因為一打完球就要馬上擦乾身上汗水,游完泳必須立刻擦乳液,不然皮膚發癢、十分難受,且病情反覆發作,連頭頸部的皮膚也紅腫、脫屑,讓他時常心情沮喪、抗拒出門,深怕遭受異樣眼光。
自出生起便開始對抗異位性皮膚炎,賴同學除了接受西醫治療,甚至嘗試喝蛇湯,然而大學仍嚴重發作,傳統口服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皆無法有效控制,也曾使用免疫調節劑,卻因肝指數上升而停藥,直到接受新型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才真正感受煥然「異」新。
黃毓惠說明,健保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納入給付,對病況嚴重病人是一大福音,可減少請假看診天數、舟車勞頓往返醫院的時間與金錢,相當適合青少年、遠遊或需出差的病人族群,對於害怕打針的患者也提供了更佳選擇。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