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宏2015年因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開刀,據悉當時已是腦瘤第4級,即便透過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方式救治,但2年後仍不敵病魔辭世,其友人鄭弘儀近日在節目中透露,陳立宏生前曾連續發生7次車禍,到院檢查才發現是因為腫瘤壓迫到視神經。

針對惡性膠質細胞瘤,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長庚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魏國珍說明,陳立宏的狀況應該就是視神經受腫瘤壓迫,導致視野變得狹窄,讓他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才會導致發生車禍。

視神經受腫瘤壓迫,導致視野變得狹窄,就可能發生車禍。示意圖,趙世平攝
視神經受腫瘤壓迫,導致視野變得狹窄,就可能發生車禍。示意圖,趙世平攝

魏國珍接著指出,如腫瘤壓迫到掌管語言的區域,可能造成表達能力變差或變慢;壓迫到運動神經相關區域,手腳力氣變差;壓迫到平衡神經,可能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壓迫到感覺神經,可能使得手腳麻木;壓迫到記憶神經,會使得記性變差;若長在大腦額葉區域,則可能使患者個性改變。

不過,魏國珍也強調,即便發生這些症狀,也可能是發炎、外傷、年紀大導致的退化性疾病、中風等,不見得都是腦瘤,還是建議找到專門的神經內科或外科醫師,查清楚是哪個區域造成的功能障礙,再做檢查看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腦瘤壓迫的位置不同,會對應不同症狀。圖非當事人,陳志淵攝
腦瘤壓迫的位置不同,會對應不同症狀。圖非當事人,陳志淵攝

至於好發族群,魏國珍則說明,膠質瘤在國內大概每年新增600至700例,一般發生在50至60歲的中壯年,但性別不會有太大差異,從目前的研究數據來看,應為獨立事件,和生活習慣或遺傳疾病沒有直接關聯,但他也直言,腦瘤的預防沒辦法像「少抽菸降低肺癌發生」那樣,由於患者多為中壯年,如何在處理腫瘤的同時,又保有各項身體機能就很重要。

魏國珍接著說明,腫瘤和癌症不太一樣,腫瘤約有7至8成在發現當下就決定是第幾「級」,輕微的1、2級較有機率治癒,4級則是最嚴重,而這和基因表現有關,第4級腫瘤就算很小,也還是第4級,而有不同「期別」的癌症則可能有轉移的情形,腦瘤則不會。

另外,陳立宏在手術後2年辭世,魏國珍則表示,這其實和個人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他能做的治療都做了,所以2年算長的,一般都是1年半就離世,不過也有病人的基因對治療反應很好,活了8年、10年。

手術後的結果好壞,和病人的基因有關。圖非當事人,資料照,陳志淵攝
手術後的結果好壞,和病人的基因有關。圖非當事人,資料照,陳志淵攝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酒店妹染愛滋擔心散播尋芳客 檢驗者暴增!防治中心宣布:隨到隨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