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超過350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疼痛之苦,台灣每年約有6萬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需換人工膝關節,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一年僅約2萬人接受手術。
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醫師王證琪指出,民眾普遍擔心術後疼痛及恢復期長的問題,寧可忍痛或採取治標不治本,這反而導致膝關節嚴重退化到影響生活品質。
退化性關節炎最主要因素還是年紀,王證琪表示,就像鞋子穿久了鞋底會被磨平,軟骨磨久了也可能造成軟骨磨損。
另外,女性由於荷爾蒙關係,停經後會加速骨頭與軟骨的代謝,加上生活型態較常蹲以及先天骨盆比例較男性寬,女性65歲後關節退化的機率是男性的3到4倍。
王證琪說明,依照關節磨損嚴重程度,初期會先嘗試積極的保守治療,例如:復健運動、消炎止痛藥物及關節注射,不過若關節疼痛與病變太嚴重,或關節活動受限及明顯變形,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會建議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科主任洪誌鴻分享,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多仰賴醫師自身經驗及術前X光影像判斷,但每個患者的膝關節曲線、切骨角度都不盡相同,往往導致動刀了才發現與術前預估角度相差1-3度,加上傷口破壞大、需要較長時間康復,兩成患者抱怨術後膝蓋有異物感、僵硬,「感覺不再是我的膝蓋」。
近年智能減痛機器手臂的出現,可做為傳統手術的輔助工具,洪誌鴻表示,機器手臂就像導航系統一樣,幫助醫師在面對不熟的路況時,不僅能引導至對的道路上,也能及時回報臨時狀況,在術前規劃好開刀路徑,在術中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破壞,降低疼痛感且加快復原速度。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酒店妹染愛滋擔心散播尋芳客 檢驗者暴增!防治中心宣布:隨到隨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