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8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71例本土個案(66例BA.5、2例BA.2.75、1例BQ.1、2例BA.2)及11例境外移入(5例BA.5、2例BA.2.75、1例XBB、3例BQ.1)。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境外、本土變異株仍以BA.5為主,境外佔46%,本土佔93%,目前BQ.1來源仍以美、英、土耳其等歐美國家為主,XBB上週則新增一例新加坡個案,本週驗出境外1例XBB、3例BQ.1、2例BA.2.75、5例BA.5;本土檢出66例BA.5、2例BA.2、2例BA.2.75和1例BQ.1,其中BQ.1本土個案為北部70多歲女性,10/5曾確診,11/18咳嗽就醫,醫師懷疑重複確診,檢驗確定。

針對本土2例BA.2.75,羅一鈞指出,其中一例為東部10多歲青少男,6/5曾確診,11/17因咳嗽、流鼻水和喉嚨痛等症狀,11/19做PCR確定重複感染;另一例為中部30多歲男,11/1曾確診,11/21肌肉痠痛和呼吸道症狀,再度PCR陽性。

羅一鈞說,本土病例仍以BA.5為主,至於未來哪個變異株成為主流,從境外移入看來,BQ.1、XBB近期不一定誰多誰少,互有消長,但國際看起來BQ.1增加比較快,相較之下更容易成為下一波主流變異株,但還無法完全預測。

指揮中心表示,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XBB為16例、BF.7為4例、BQ.1為12例、BA.5為1,251例、BA.4為104例、BA.2.75為83例、BA.2為1,028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XBB為1例、BF.7為1例、BQ.1為3例、BA.5為1,391例、BA.4為5例、BA.2.75為5例、BA.2為2,532例。

指揮中心指出,新增66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71例約93.0%,為29名男性、37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分布為北部36例、中部6例、南部20例、東部4例,確診日介於今年9月16日至11月23日。

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11例BA.5、BA.2.75、XBB、BQ.1個案,為9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11月14日至11月19日。其中檢出5例BA.5個案分別自泰國及德國(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例)移入;2例BA2.75個案分別自泰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1例XBB個案自新加坡(1例)移入;3例BQ.1個案分別自土耳其、美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

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1月30日資料指出,全球已發現超過500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其中超過260種為BA.5次分支變異株;目前BA.5變異株佔比約為73.0%,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其衍生株BQ.1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已於至少73個國家檢出,佔比升至27.3%且衍生出超過30種次分支變異株,於美、法等部分國家佔比已逾5成;BA.2變異株衍生之BA.2.75及XBB等變異株佔比持續增加,已分別於至少75個及47個國家檢出,佔比分別約6.6%及3.8%,另BA.4.6變異株佔比近期持續下降,已降至約2.9%,需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此外,WHO於今年10月27日表示,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的疾病嚴重度未增加,但BQ.1的新突變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因此可能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現有疫苗(包含原始株與次世代疫苗)對BQ.1感染的保護效果可能減少,但對於重症的保護效果應無重大影響。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流感疫情上升!公費疫苗3/5起開放全民接種 剩7萬多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