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設紫絲帶獎表揚從事保護服務工作的各領域人士,包括社政、衛生醫療、警政、檢察及教育界。張雲傑是小兒部兒童腸胃科主任,也是青少年醫學主任,承接東部兒少保護醫療工作後,積極且全力投入,希望能結合各界力量,在花東密織兒少保護網。

張雲傑(右4)結合醫療團隊為花蓮兒少保護盡心盡力。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張雲傑(右4)結合醫療團隊為花蓮兒少保護盡心盡力。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張雲傑說,當一個家庭支持系統不好,例如爸媽打零工,阿公、阿媽年紀大可能顧不了孩子,有很多高風險背後原因是外人所不了解的,所以兒保工作一定要走出醫院、進入社區、學校,才能接觸到孩子的家庭與學習環境;同時可以幫忙老師、家人甚至親戚等照顧者,這樣曾受虐的孩子才有機會正常成長。

「不預期懷孕的隔代教養小爸爸、小媽媽;因受虐待、不適應,在學校被貼標籤的孩子,都需要被關注」,張雲傑說,在醫院,兒少保護需要兒科醫師、兒童精神科醫師、社工師、營養師、護理師等跨專業團隊合作;例如醫院急診、兒科病房、兒復中心的護理師,若能了解如何辨識傷勢,再多一點雞婆(熱心),看到疑似受虐個案就通報,孩子就會安全。

花蓮慈濟醫師張雲傑獲衛福部頒發紫絲帶獎表揚。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濟醫師張雲傑獲衛福部頒發紫絲帶獎表揚。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兒保醫療中心也提供花東地區社政、教育、警政、司法各界夥伴,針對兒虐傷勢無法理解時,可以幫忙翻譯解釋成他們可理解的話語,張雲傑說,此外,還包括連結各方資源、培力安置機構、甚至協助蒐集驗傷證據,所以角色上可說是翻譯機,也發揮黏著劑的功效。

兒保醫療中心社工師廖夏慧表示,2018年底,有一個隔代教養的小媽媽非預期產子後,家人把孩子交給朋友照顧,沒想到這朋友夫妻都吸毒,不到7天,小孩因嚴重灼傷被送進醫院加護病房急救,團隊抽絲剝繭揪出兒虐個案。

她說,小兒科醫師能在第一時間蒐集驗傷證據,真的很重要,其他如腦性麻痺、自閉症特殊兒少也無法清楚表達、主張個人權益,都是需要幫助的對象,因此花蓮慈院加入兒少保護,有極重要社會意義。

張雲傑說,兒少保護對象有三級預防概念,包括三級預防、次級預防與初級預防,剛開始主要是針對最嚴重的三級預防,協助受傷害兒少個案,他們的傷勢往往已嚴重到需住進加護病房,甚至器官損傷;在團隊累積驗傷經驗後,也逐步往次級與初級預防延伸,近兩年已積極落實照顧者親職教育、意外事故預防與即時衛教,希望提升家長對「兒虐」的敏感度、理解孩子的情緒,以及減少對孩子的不當對待方式,逐步建構完整社會安全網。

另外,因為遭虐待的孩子大部分會先送醫院,醫療上看到傷勢不是單純意外而是人為蓄意的,就可以即時驗傷採證,目前花蓮慈院已累積許多驗傷評估報告,成為花蓮地檢署重要提告起訴證據,相關兒虐事件提訟判刑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

兒保醫療中心首創「兒虐傷勢辨識專業人員圖卡」,這是提供社政、教育、警察等機構的夥伴作為辨識兒少是否正常成長的重要工具,張雲傑指出,1歲幼兒不會拉物自行站立、3歲兒童體重不足11公斤,就需擔心他們是否營養不良問題。那些瘀青的位置可能是受到虐待,張雲傑也提到,過去社工、警察比較需要幫助就是希望有可以比對的資訊,現在圖卡還有刻度尺,方便手機拍照進行驗傷採證。

在慈濟體系,花蓮慈院有兒少醫療中心,慈濟基金會可以深入社區。對經濟弱勢、社會脆弱的家庭、兒保家庭,除經濟援助外,還有很多需要其他資源的連結,包括兒虐傷辨識技能,張雲傑希望在下一階段與基金會合作,在基金會例行性家訪時,可以多注意孩子,辨識弱勢家庭孩子是否正常發育、或遭到不適當的對待,評估是否還有哪些資源的需求。

兒保醫療中心已有能力幫助其他醫院,張雲傑提到,目前運用現有跨醫療網絡架構,串聯臺東馬偕醫院、花蓮門諾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玉里榮民醫院等急重症照護醫院,提升各院夥伴對兒虐傷勢的處理能力。這次獲得紫絲帶獎的肯定,張雲傑表示,這也是對東部兒保醫療中心團隊的肯定;對他而言,只要做的事情對孩子生活可以有一些改善,就是最大的回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新聞網粉絲團

壹蘋娛樂粉絲團

壹蘋時尚粉絲團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花蓮降下豪大雨 土石流警戒!秀林鄉、和平村預防性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