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事件是近年來美國移民執法機關最大規模的突擊行動之一,也可能衝擊美韓兩國長期在軍事與經濟領域的合作。
南韓總統李在明在上任100天的記者會上表示,在美投資的韓企「需要建廠、安裝設備、設置生產線,這些都需要熟練技術人員」。他並指出,當前的簽證混亂局面將使當地企業質疑「是否還要前往投資。」
他說:「這個問題可能會對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我們正敦促美方恢復與投資相關的簽證程序,不論是透過確保足夠的簽證配額,還是創設新的簽證類別。」
被捕的南韓工人在當地時間周四自亞特蘭大搭機,並於周五抵達首爾。南韓社會普遍對他們的遭遇感到不平,許多人看到工人被戴上鎖鏈、押上巴士的畫面後,認為這是對兩國自韓戰以來逾七十年友誼的一種背叛。
南韓外交部周四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已暫時叫停遣返程序,以便討論這些工人在美未來的可能性。外交部聲明指出:「川普總統暫停了程序,聽取我方意見,是否有可能讓我國這些技術工人繼續在美工作。」
聲明同時強調:「我方明確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延誤我國國民的返國,並應確保他們迅速、安全地回到南韓。」
不過,外交部也補充,外交部長趙顯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會晤時表示,「最好是我國國民先回國,再重新入境美國復工」,美方則回應尊重這一立場,並將迅速推進遣返行程。
據外交部稱,雙方還討論了遣返過程,川普甚至指示移民當局「不得給工人戴上手銬或其他肢體束縛工具,雖然這與美方嚴格的押送規範有所抵觸,但仍同意配合我方請求。」
美方被指核發商務簽證數量不足
這批工人是上周四在喬治亞州艾拉貝爾(Ellabell)的一座電池廠工地被捕的,該廠距離薩凡納以西約 25 英里。該電池廠為現代汽車與 LG 新能源的合資項目,兩家公司皆為南韓產業巨擘,並已在美投入數十億美元。
這起突擊及 ICE 公布的畫面──工人被排成隊列、以長鏈拘束──在南韓引發朝野普遍憤怒,許多人擔心此事將對任何考慮赴美投資的企業造成寒蟬效應。前外交部第一次官崔鍾建形容:「這就像一記耳光。」
美國國土安全調查局(HSI)表示,被捕的 475 人中,有些是非法入境,部分逾期居留,另一些則持免簽計劃入境(該計劃允許停留 90 天以從事觀光或商務活動)。
不過,首爾弘益大學法學教授趙熙京指出,南韓工人過去長期依靠類似簽證安排在美工作,而美方長期核發的商務簽證數量不足才是問題所在。
部分被捕工人的律師也堅稱,他們的當事人是在喬治亞工地合法工作的。
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近期曾推動解決南韓工人簽證不足的問題。今年 7 月,眾議院提出名為《與南韓夥伴法》(Partner with Korea Act)的法案,但至今沒有進展。
據南韓外交部消息,趙顯與盧比歐在週三的會議中討論了為南韓工人創設新簽證類別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