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表於權威期刊《Cell》的研究指出,這種雪崩式老化在科學上真的有跡可循。研究發現:人體並非穩定地老化,而是在特定年齡點會迎來一波「老化激增」,而這個關鍵時間點,就落在50歲左右。

雖然人類無法真正阻止衰老,但過去研究指出,老化並不非等速發生。有些年齡段,人體的老化速度會突然加快,先前研究曾指出,大約44歲與60歲是兩個可能的加速時點。

但關於老化對人體器官的影響,科學界仍有許多未知。

中國科學院再生醫學研究員劉光慧(Guang-Hui Liu, PhD)在接受《Medical News Today》採訪時表示:「老化是一種橫跨多個器官與生物層級的系統性退化過程,是生命科學中最難解的謎題之一」,「我們一直想知道:所有器官系統的老化是否同步?是否存在一個分子層級的『老化總開關』?這些問題長期以來都缺乏系統性的實證解答。」

劉光慧團隊的這項新研究,聚焦在與老化相關的「蛋白質變化」──這讓他們得以更清楚地描繪出,人體器官與組織是如何隨年齡老化的,並鎖定了50歲這個老化轉折點。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76位14至68歲之間、因腦外傷過世的器官捐贈者,共計516份樣本,涵蓋13種組織類型。

樣本包括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內分泌、肌肉骨骼、免疫系統、皮膚與血液等七大系統。

透過這些樣本,研究團隊建立出一份被稱為「蛋白質老化地圖(proteomic aging atlas)」的資料庫,橫跨50年的人類生命歷程。

劉解釋:「這份地圖涵蓋七個生理系統與十三個關鍵組織,從蛋白質的角度,完整呈現出人體老化的全貌與節奏。」

「基因組編碼出的兩萬多種蛋白質,是細胞的基本結構單元,也是幾乎所有生理過程的執行者。若能系統性地描繪其一生的動態變化,將有助於找出老化的核心驅動因子,進一步鎖定精準的干預目標。」

最關鍵的結論出現在研究尾聲——人體器官與組織的老化,最劇烈的變化,大約出現在50歲左右。

研究指出,「45~55歲被確定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這段時間內,多數器官的蛋白質表現出現大量劇烈變化,形成所謂的『分子風暴』,這標誌著人體進入了系統性、多器官的老化轉折點。」

在這波老化浪潮中,主動脈的變化最為明顯,且其分泌的蛋白質與血漿中的蛋白質呈現高度一致,暗示所謂「老化訊號傳導物質(senokines)」可能是廣泛傳遞老化訊息的中樞機制。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48種與疾病有關的蛋白質,會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組織纖維化與肝臟腫瘤等,「器官老化正是慢性病的根本本質。所謂的老年病,其實都是器官老化的各種表現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9月新制一次看!高鐵寧靜車廂上路 長照3.0開跑、血脂藥健保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