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社報導,從數據來看,京都觀光客的增加非常顯著,2000年時觀光客數為4051萬人,到了2023年已達5028萬人。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外國觀光客的大幅增加──2000年時僅有40萬人次,2023年卻膨脹至536萬人,成長了13倍以上。

相較之下,日本國內觀光客的住宿人數從2000年的902萬人,增至2023年的939萬人,變化幅度不大。2024年京都市內主要飯店的月度住房率數據也顯示,約有6成住客為外國人。

而在修學旅行方面,2000年時有99萬名學生造訪京都,2017年達到高峰的113萬人,疫情期間大幅下滑,到了2023年僅剩81萬人。雖然少子化可能也是導致人數減少的原因之一,但整體而言仍呈現下滑趨勢。

有些學校避開京都的理由包括:景點過於擁擠,學生無法盡情參觀歷史名勝;此外,物價上漲與觀光過度,也讓訂房變得困難。

通常修學旅行會提前1到2年預訂新幹線與住宿,但這幾年物價上漲幅度太快,導致有些旅館必須以兩年前確定的價格接待客人,反而造成虧損。

在社群平台上,也出現不少學生或家長的貼文表示,旅行地點從京都改成其他地方,未來修學旅行的學生人數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

「欸,等等,我們的修學旅行不是京都,是北陸耶……我不行」

「我家小孩去年國中修學旅行時,學校說那可能是最後一次去京都了。聽說因為物價跟外國觀光客影響,未來會改去北陸」

「我們學校本來修學旅行一直都去京都,現在改別的地方了。小朋友們還蠻生氣的…」

「日本人卻不能去好好走訪日本的好地方,這也太奇怪了吧」

為什麼東京仍然無法被輕易從修學旅行中剔除?

那麼,同樣觀光客數量劇增的東京,作為修學旅行地點的狀況又是如何呢?來自中部地方的現任小學老師受訪稱,「不論是我自己學校,或周圍其他學校,幾乎都沒聽說有要改掉東京作為修學旅行目的地的計畫。因為修學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日本政治與經濟的中心──東京,所以很難將東京從選項中刪除。而且,外國觀光客的存在反而被視為正面經驗。這讓學生實際感受到日本有那麼多受到國際矚目的景點,還可能有機會在電車上或觀光景點與外國人交流,實踐課堂上學到的外語」。

儘管地點不變,倒是有學校開始考慮「錯開時機」出發。全日本的修學旅行高峰集中在5月和11月,因此很難安排到巴士司機與新幹線座位。

「修學旅行的行程一旦決定後幾乎無法更動,但2到3年後或許會有很大變化。去年開始法律對巴士司機的工作時數限制變得更嚴格,使得以往那種可長時間運用的巴士變得難以使用。

以前我們都安排去程搭新幹線、回程搭巴士,因為學生買了紀念品後行李會變多。但11月常碰上高速公路集中施工,一塞車就影響回校時間,進一步導致司機加班費用產生,因此正在考慮調整旅遊時段。」

對學生而言,或許是認識觀光問題的好機會?

因為外國觀光客增加,而造成紀念品價格上漲的現象,是否會影響學校決定目的地?這位老師認為不會,因為大多數小學都會設定零用錢上限,而如何在有限預算內買到想要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機會。

「不過我們也會避開只販售高價紀念品的場所。例如東京晴空塔雖然是熱門景點,很多小朋友也想上展望台,但它的紀念品真的太貴了。相比之下,東京鐵塔既是代表性的景點,紀念品也比較便宜,展望台也不錯,所以我們會選擇去那邊。」

未來,日本的外國觀光客還會持續增加,如何與他們共存會成為一大課題。從這個角度來看,讓孩子們從小就親身體驗這些問題,也許正是一堂寶貴的社會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