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大學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生物學教授理查森(Jonathan Richardson)看到媒體報導老鼠橫行城市後,決定深入研究這一問題。

研究團隊向美國200個最大城市索取老鼠相關數據,但發現只有13座城市擁有符合標準的長期數據。為了擴大研究範圍,團隊還納入了3座國際城市:多倫多、東京和阿姆斯特丹。

研究發現,高人口密度與城市綠地減少都與鼠患增加有關,但影響最大的是氣溫升高。

研究指出,老鼠屬於小型哺乳動物,對低溫較為敏感。隨著冬季氣溫上升,牠們有更長時間可以在戶外覓食、繁殖,導致數量大幅增加。

未參與此研究的都市生態學家帕森斯(Michael Parsons)補充道,氣溫升高也會延長植物生長期,提供老鼠更多食物與隱藏場所。此外,食物與垃圾的氣味在溫暖天氣下傳播更遠,進一步吸引鼠群。

理查森進一步指出,老鼠還會影響居民心理健康,長期暴露於鼠患環境可能引發壓力與焦慮。

在研究中,華盛頓特區的鼠群增長速度比紐約市快1.5倍。當地鼠害防治負責人 布朗(Gerard Brown) 表示,一旦看到塑膠垃圾桶被咬穿,就代表鼠患嚴重。他說:「唯一能防止老鼠進入垃圾桶的方法,就是不要放食物進去。」

此前,華府曾嘗試老鼠避孕計畫,但由於老鼠必須每天攝取避孕液,實際執行困難,最終計畫中止。

研究顯示,鼠患減少的城市(東京、紐爾良、路易維爾)都推行了教育宣導,並提供市府資源協助滅鼠。

理查森認為,單靠物理滅老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這只是在應對已經發生的鼠患。相反,城市應該減少老鼠可取得的食物與棲息地,例如加強垃圾管理、清理堆積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