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稱,隨著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距離台灣不到100英里的菲律賓被迫加強關注潛在的台海衝突。過去,馬尼拉政府的主要關注點一直放在內部安全,特別是南部民答那峨的伊斯蘭叛亂分子,以及中國在南海侵占菲律賓專屬經濟區的不斷擴張。

然而,現在菲律賓政府開始投入更多精力思考如果美國介入台海衝突,菲律賓該如何反應,甚至可能提供支持。

與過去的政府不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已公開表達對台灣局勢的擔憂。2023年夏天,他視察駐紮在菲律賓北部的軍隊時表示:「來自台灣海峽的外部威脅變得更加明顯,更加令人擔憂。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2023年2月的訪問中,他進一步指出:「很難想像菲律賓不會以某種方式被捲入台海局勢。」

小馬可仕政府還推動擴大美菲《強化防務合作協議》(EDCA),該協議允許美軍在九個指定基地與菲律賓部隊並肩作戰,執行各種潛在任務。其中,三個基地位於呂宋島北部,最接近台灣。

小馬可仕強調,這些基地不會用於攻擊目的,但同時指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這種可怕的情況發生,美軍使用這些基地將對我們大有幫助。」

在戰略層面,馬尼拉已完成《全面群島防禦概念》,這份未公開的文件顯示,菲律賓正在試圖從專注內部安全,轉向應對中國對菲律賓海域的持續侵擾,並加強對外部威脅的準備。

美國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明顯以台海局勢為核心,近幾個月,兩國在巴丹群島的伊拜雅島(Itbayat)建立聯合設施,以因應中國在當地的軍事活動。據悉,該設施存放緊急設備與補給品,美國陸軍將其稱為「防災倉庫」,但可能同時儲備軍事物資,為戰爭做準備。

此外,2024年5月至6月,美菲兩國在巴丹群島舉行軍事演習,模擬保衛島嶼免受攻擊。其中一些演習納入美菲年度「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演,進一步強化美菲聯盟對台灣相關威脅的重視。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於2022年訪台並會見當時總統蔡英文後,中國在呂宋海峽增強海軍活動。作為回應,菲律賓在伊拜雅島設立新海岸警衛隊站點。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艾尼奧(Eduardo Año)表示,此舉是因為「中國在呂宋海峽的軍事反應已被觀察到」。

菲律賓對台灣局勢的關注,將帶來一系列影響:

1.     美菲聯盟需應對雙重安全挑戰
菲律賓不僅要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擴張,還要處理台海可能發生的衝突。因此,美軍可能尋求在菲律賓北部建立更多基地,並提升兩軍的聯合軍事行動能力。

2.     美軍可能進一步增強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
菲律賓已批准美軍部署「中程颱風飛彈系統」(Typhon),這些飛彈不僅涵蓋南海,還能打擊中國沿海的軍事基地,大幅提升美菲聯合威懾能力。

3.     菲律賓軍力可能被分散
馬尼拉原本主要關注中國侵入菲律賓經濟海域的問題,但現在台海局勢可能迫使菲律賓投入部分軍力與資源。這將讓中國有機可乘,利用菲律賓的軍事分散來加強在南海的行動。

然而,這種挑戰可以透過美軍加強駐紮來緩解。

未來美菲關係可能受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菲律賓2028年總統選舉的影響。

川普可能要求菲律賓承擔更多防務責任
例如,當時任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試圖終止美菲《訪問部隊協議》(VFA)時,川普回應:「如果他們想這麼做,我不介意,這可以省下一大筆錢。」這顯示川普政府可能不會積極干預菲律賓的防務政策,而是希望菲律賓自行承擔更多軍事責任。

菲律賓2028年總統選舉可能改變美菲關係
小馬可仕的副總統莎拉‧杜特蒂(Sara Duterte),目前在菲律賓擁有極高人氣,如果她參選並當選2028年總統,可能會延續她父親的政策,減少對美軍的依賴,轉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這可能會影響美軍在菲律賓的長期部署計畫。

總結來看,菲律賓對台海局勢的關注日益增加,這將帶來新的地緣政治影響。雖然這可能分散馬尼拉在南海的戰略重心,但如果美軍進一步擴大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將能有效提升區域內的威懾力,對中國構成更大的戰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