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al News》報導,中國廣州造船廠有多艘特殊且不尋常的駁船,至少有3艘,但可能有5艘或更多。這些駁船在船首延伸出異常長的橋板設計。這種設計使它們特別適合未來解放軍對台灣島嶼進行登陸行動。
《Naval News》從多個來源確認了駁船建造,並與海軍專家分享了資訊,以驗證初步分析。專家一致認為,這些駁船很可能是為了兩棲登陸而設計的。
每艘駁船都配備一個超過120米長的橋板,從船首延伸出去,可以直接到達海岸道路或沙灘外的堅硬地面。
駁船尾部有一個開放式平台,可以讓其他船隻停靠並卸載物資。有些駁船還配備可伸縮的「插樁」,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能穩定停泊。
這些駁船可以充當碼頭,讓卡車和坦克從貨船上卸載。
龍穴島的廣州造船國際公司(GSI)是中國海軍擴張的重要基地,特別以建造非傳統船隻聞名,包括一艘非常大的無人水面艦和一艘輕型航空母艦。
這些駁船讓人聯想到二戰期間盟軍為諾曼底登陸建造的臨時港口(Mulberry Harbours)。與當時的臨時港口類似,這些駁船也以極快的速度和創新的設計建造完成。儘管早在2022年就有一個較小的原型,但這批駁船是最近才出現的。
專門建造此類駁船是國防分析師用來監測潛在入侵的早期警告指標之一。儘管這些船隻可能被解釋為民用,但建造如此多數量,且遠大於以往民用駁船的規模,使這一解釋站不住腳。
此外,這些駁船有幾種不同的設計,也與商業用途的訂單不符。
這些船隻的設計只適合在短時間內將大量重型設備運送上岸,對於民用需求來說顯得過於超規。
英國地緣戰略委員會(Council on Geostrategy)研究員索爾茲伯里(Dr. Emma Salisbury)向《Naval News》表示:「如果中國從大陸發動對台灣的入侵,將需要大量船隻在短時間內運送人員和裝備,特別是像裝甲車輛這樣的陸地資產。」
她認為,這些移動碼頭特別適合入侵行動。
索爾茲伯里博士補充說:「作為入侵的準備,或者至少讓中國有這種選擇作為籌碼,我預期會看到建造這類運輸船隻的增加。」
國防分析師賽蒙(Damien Symon)指出,這些駁船特別適合與中國的大型民用渡輪艦隊對接。中國的滾裝渡輪(RORO)是專為運輸軍事車輛(包括重型主戰坦克)設計的,並經常進行這方面的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