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甩美國長期以來兩岸政策 川普以商人本位思考出發

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政策,建立在對台海兩岸的系列警告和承諾上。美國對中國的立場是警告其不要使用武力或強制手段來達成統一,但也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對台灣而言,美國警告其不要採取可能激怒中國、引發暴力回應的政治行動,但同時保證不會為了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而犧牲台灣的利益。

美國堅持台海的分歧應和平解決,並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台灣人民可以通過其民主制度表達自己的偏好。然而,美國並不強求任何特定方案或時間表來解決兩岸分歧。美國的「雙重威懾」政策旨在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這已成為美國台海戰略的指導原則。美國政策隨著時間調整,以應對來自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威脅,展示了美國優先維持平衡和防止衝突的決心。

但橫空出世當選總統的川普,本身是商人出身。在外交政策上,他採取交易性手段,經常尋求談判的籌碼點,關注貿易平衡、合作國的國防支出水平或來自合作國的投資等可量化因素。此外,川普傾向於認為他強硬的形象足以威懾潛在對手,使其不敢挑戰美國及其盟友。

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川普公開質疑盟友關係的價值,擔心這類關係可能將美國捲入非出於本意的衝突。這些擔憂隨他進入白宮。川普始終對美國駐軍和為合作夥伴(包括台灣)冒險保持懷疑。對其支持者來說,這種姿態顯示出他願意挑戰傳統觀點,將「美國優先」置於首位;對其批評者而言,這種懷疑反映出他對美國在全球力量和影響力來源的認識不足。

「保護台灣能得到什麼?」 懷疑態度深植川普世界觀

川普對於支持台灣的益處,似乎一直持懷疑態度。智庫報告指出,川普一開始試圖利用與台北的接觸來獲取對北京的談判籌碼。2016年12月2日,作為總統當選人的川普打破慣例,接受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9天後,當被問及為何這樣做時,川普表示,他可以利用台灣作為對中國的籌碼,以換取在貿易和北韓問題上的讓步。

然而,川普的計劃適得其反。與蔡英文的通話,使得北京拒絕與他接觸,除非他重新承認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最終,川普同意在2017年2月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確認了這一承諾,並邀請習近平到他的私人宅邸佛羅里達州馬阿拉戈會面,習近平接受了邀請。在2017年4月的馬阿拉戈會晤後,川普表示,鑑於美中關係對美國利益的重要性,他會在再次接聽台灣領導人的電話前徵詢習近平的意見。

這一事件預示了川普總統任期內在台灣問題上的不穩定性。《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在2018年9月6日的文章中引用了一位不具名的高級官員的話:「本屆政府,從人員配置上看,是最鷹派的台灣團隊……但如果習近平打電話來抱怨,總統的本能就是對此讓步,因為總有一些我們希望從中國得到的懸而未決的問題。」

據報導,川普還曾將台灣比作他鋼筆的筆尖,並指向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堅毅桌,暗示台灣與中國相比微不足道。在其他場合,川普也曾提到台灣距離美國有9,500英里(約15,288公里),距離中國僅68英里(約109公里),這些言論表明台灣對美國而言過於遙遠和渺小,無法構成必須防禦的對象。

在《恐懼:白宮裡的川普》一書中,記錄了2018年1月19日的白宮會議,當時川普與他的國家安全團隊討論了捍衛美國盟友的理由。川普首先問:「我們在朝鮮半島維持龐大的軍事存在能獲得什麼?」接著問道:「甚至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保護台灣能得到什麼?」這種懷疑態度深深植入川普的世界觀中,並在他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再次提出。

川普任內加強對台安全援助 貿易談判停滯

川普政府在加強安全援助方面的紀錄,是其對台政策中最為突出的部分。國防部擴展並深化了與台灣的安全關係,這些努力受到川普白宮印太戰略的指導。在其解密的戰略文件中,川普政府將其對台灣的目標描述為,讓台灣發展出有效的不對稱防禦戰略和能力,確保其安全、不受脅迫、具備韌性,並能夠在自身條件下與中國交涉。

作為這一戰略的一部分,川普政府增加了對台軍售。在川普任期內,約有180億美元的軍售通知了國會,其中包括價值80億美元的台灣F-16戰機升級計劃,以及魚叉岸防系統、火箭發射器、魚雷、傳感器和火炮。

川普政府還派遣高層代表訪問台灣。2020年8月,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扎爾(Alex Azar)訪問台灣。這次訪問表面上是為了協調應對新冠疫情,但也延續了老布希、柯林頓和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內閣級訪台歷史。2020年9月,美國經濟增長、能源與環境事務次卿克拉赫(Keith Krach)訪台,成為數十年來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國務院官員。

川普政府還更新了美國對台政策的宣示,解密了「六項保證」,這是1982年時任總統雷根提出的一系列保證,旨在向台灣表明美國不會為了改善與北京的關係而犧牲台灣。在川普任內,美國改變了描述其「一中政策」的方式,不再按時間順序排列政策要點,而是首先列出《台灣關係法》,再提到「六項保證」,最後才是美中三個聯合公報。這一新表述優先突顯了美國對台灣防衛的承諾。

儘管川普政府在支持台灣安全方面積極進取,派遣高層官員訪台並更新對台政策的公開表述,但在貿易和經濟問題上卻採取相反態度。川普優先推動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要求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商品,減少美中貿易逆差。在川普任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認為與台灣的經濟往來會複雜化與北京的優先目標。因此,美國與台灣的貿易談判在川普任期內幾乎停滯,沒有在任何雙邊投資協議或自由貿易協定方面取得進展,也未能將台灣納入更廣泛的貿易架構中。川普政府的經濟部門基本上避免與台灣打交道,而安全部門則強調加強對台支持,這種分裂體現了川普政府的整體運作模式。

蔡英文感謝促進台美關係 川普卸任前在台支持度飆升

儘管川普本人對台灣的立場有別於前人,川普政府在2017至2021年間推進了美台關係。川普卸任時,台灣總統蔡英文表達了對美台關係發展的感激之情,特別是美國在面對中國壓力時提供的強大軍事支持和公開保證。蔡英文及台灣民眾也因川普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對中國的公開敵意而放心,認為這種憤怒消除了美國可能因中國而犧牲台灣利益的風險。在川普任期結束時,台灣對川普的支持明顯增強。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雖未聚焦台灣問題,但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在未來四年中可能都需要應對台灣議題。即便不考慮2027年中國進行對台軍事入侵的預測,仍可預期北京將在下任總統任期內增加對台灣的壓力。中國領導人似乎決心在其統一台灣的目標上取得進展,而台灣的民選領導人及民眾並無妥協意圖。

萬本不離宗 商人總統川普會說:Show Me the MONEY

這次川普公開談論台灣的次數不多,多為重提對台灣的不滿,例如抱怨台灣在美國保護費用方面付出不足,甚至佔了美國半導體產業好處。2024年共和黨的政綱也未提及台灣,這一點與歷屆共和黨政綱不同,過去共和黨政綱都會讚揚台灣人民並承諾遵守《台灣關係法》。

若當選,川普可能對台灣採取「交易性」態度,類似保險公司對待繳費不足的客戶。他或許會對台灣施壓,要求其為美國提供更多「回報」,如增購美國武器、增加在美投資,或提高國防開支

報告歸結出,川普的台灣政策難以預測,如同其大多數外交政策未受意識形態或國際原則的束縛,川普視其不可預測性為一種在對手面前的優勢,且無跡象表明其第二任期的政策管理會有任何不同。

延伸閱讀:美國大選衝刺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是他!馬斯克成假消息慣犯 近百篇不實貼文吸引20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