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報導,4名美國大學講師在中國吉林被刺傷,中國官方指稱是「偶發事件」,不會影響中美民間交流,但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明白表達憤怒與憂心。學者分析,後續效應恐將持續發酵,並衝擊美中民間交流。


海內外關注的4名美國大學講師10日被刺傷事件,吉林公安局船營分局11日晚間發布,犯罪嫌疑人崔大鵬10日上午在當地公園走路時與一名外籍人士發生碰撞而行兇,共刺傷5人。他已被逮捕。


中國外交部則表示,4名外籍教師在吉林遇襲,警方初步判斷為偶發事件,偶發事件不會影響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正常交流。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X平台上發文,指對美國公民在中國吉林市被刺傷深表關切,政府一直與受害者和中國方面保持聯繫,以確保受害者的需求得到滿足,並採取適當的執法措施。


伯恩斯(Nicholas Burns)10日晚間也同樣在X平台發文,對此事感到憤怒(angered)和深感不安。一名美國領事官員在吉林醫院探望4人,傷者正在接受治療。美方正在盡一切努力協助,希望完全康復。


雖然中方定調是「偶發事件」,但美國之音11日報導,政治觀察家認為,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恐不小,因為這次襲擊可能是中國戰狼外交排外情緒的外溢,對美中兩國間敵意的積累和民間往來無疑是雪上加霜,或可預期美國官方也應會強烈反擊。


報導提到,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表示,美中兩強基於地緣競爭的白熱化,不管就軍事或政治經貿面所衍生的緊張情緒和摩擦都還在意料之中,但若連最友善、最容易維持的民間教育文化交流都突發敵意和暴力意外,代表兩國的民間外交恐也開始進入惡性循環,將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中國卻步。


這起事件發生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到中國交流學習,以擴大人民之間的關係。但美國國務院對中國發布第3級旅遊警示,警告中國當局可能有任意執法、禁止出境以及錯誤拘留等風險。

 

今年3月中,中國邀請美國24名青少年到中國交流學習。資料照片
今年3月中,中國邀請美國24名青少年到中國交流學習。資料照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熊貓、葡萄酒、抗議聲!李強訪澳洲會艾班尼斯 舉行「坦誠」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