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Science報導,過去科學家認為,神經突觸的大小和強度有限,進而限制了大腦的存儲容量。然而,新的研究認為,大腦的存儲容量約是之前認為的十倍。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度精確的方法,來評估老鼠腦部分神經元之間連接的強度。這些突觸形成了學習和記憶的基礎,因為大腦細胞在這些點上通信,從而儲存和共享訊息。

科學家更精確地量化了這些連接可以存儲多少訊息,《神經計算》期刊上研究展示了這種新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增加我們對學習的理解,還可以增進對腦部連接受損的老化和疾病的了解。

在人類大腦中,神經元之間有超過100萬億個突觸。化學傳訊員在這些突觸上傳遞,促進了訊息在整個大腦中的轉移。

隨著我們學習,特定突觸上的訊息傳遞增加。這種突觸的「強化」使我們能夠保留新的訊息。一般來說,突觸會根據其組成神經元的活動程度而增強或減弱,這種現象被稱為突觸可塑性。

當我們變老,或有神經疾病如阿茲海默症,這些突觸就會變得不活躍,能夠儲存的資訊就越少。

過去測量突觸可塑性的精度和存儲多少資訊息都很困難。為了測量突觸的強度和可塑性,團隊利用了訊息理論,這是一種理解訊息如何通過系統傳輸的計算方法。使科學家能夠量化突觸之間的訊息傳輸量,同時考慮到大腦的「背景噪音」。

這種傳輸的訊息以位元(bits)來衡量,具有更多位元的突觸,可以存儲更多的訊息。

這些發現基於老鼠大腦海馬迴的一個非常小的區域,因此尚不清楚它們如何擴展到整個大鼠或人類大腦。未來研究將比較大腦不同儲存區域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