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阿聶洛沙漠市博物館(MDPA; Museo Municipal del Desierto Patagónico de Añelo)主任桑托斯(Doménica Dos Santos)和古生物學家波菲里(Juan Porfiri)說明,此具化石約有8300到8500萬年歷史,相當於白堊紀晚期,埋於內烏肯盆地地層中的Bajo de la Carpa層。


桑托斯說,小男孩一家人對發現化石的態度非常重要,即時通知能讓化石成為小鎮博物館研究的古生物材料。


任職科馬屋耶國立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del Comahue)古生物學家波菲里說,發現化石時很重要的第一步驟是不能移動化石,建議拍照或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位置通知相關單位,除了保護自然遺產和遵守禁止收集化石的立法外,因為科學家傾向於從發現地點收集相關資訊,在專業的科學家眼中也能在周圍發現更多同一標本的化石。


這次發現恐龍化石的小鎮阿聶洛(Añelo),近幾年頻繁發現恐龍化石,最有名的是發現泰坦巨龍(titanosaur)化石。然而阿聶洛也正是阿根廷頁岩油及天然氣開採的重要據點,正處阿根廷瓦卡穆爾塔(vaca muerta)地層。


波菲里說,在阿聶洛以北和阿聶洛周圍地區是白堊紀時期的沉積岩區域,這類型岩石通常富含遺骸化石和化石燃料,是科學家和古生物學愛好者的寶庫,經常在此類地質層發現恐龍骨頭。


波菲里曾在阿根廷媒體採訪中說,已經習慣於挖掘搶救瓦卡穆爾塔岩層中的化石,與瓦卡穆爾塔油田公司保持共存的關係,讓當地有機會發現及保存更多研究材料。


波菲里說,很多時候是油田公司的員工或油田諮詢公司的專業人員通知在礦床附近發現新的化石。油田公司的開發者經常走在幾乎未開發過的土地上,在野外花費大量時間,因工作經驗掃視地形時,會檢測地面的石頭;地質學及環境管理顧問也會協調檢視化石並通知小鎮相關單位到場。


波菲里說,在當地居民、專業顧問及油田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地質學家或環境科學家等貢獻知識,讓在瓦卡穆爾塔中蘊藏的化石,有更多讓世人看見的機會。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印度神童不靈了?「印度神叔」來了 重口味預言「今天」就知準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