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部大學生命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宮崎總一郎說,過去認為要睡得好,至少要在睡前3小時就要吃完飯,不過「吃好早餐,調整生理時鐘最重要」。吃完早餐約15小時後,褪黑激素分泌就會活躍,幫助你順利入睡,隔天早上就能神清氣爽起床」。

他說早餐要攝取足夠的色胺酸,就能在腦內形成「幸福賀爾蒙」的血清素,這能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獲取,「我推薦火腿加蛋,以蛋白質為中心均衡攝取營養很重要,選擇4種以上食物最理想」。

其次是「晚睡早起」可避免老年癡呆。有別於過往認為要睡滿8小時,宮崎說睡太久也會危害健康,平均睡超過10小時的人比起只睡5到7小時的人,患癡呆症的風險高達2.23倍,死亡風險1.67倍,「沒有睡意就不要勉強上床睡覺,熬夜也是一種方法」,「晚睡早起」能穩定睡眠品質。

第三是午睡睡得飽不如睡得巧,日本企業與學校紛紛引進午睡制度藉此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不過宮崎說「午睡時間過長可能會威脅健康」,包括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午睡時間儘量控制在30分鐘內,若超過45分鐘風險更大,不如乾脆不睡。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牢獄催人老!「為了沒犯的罪認罪」 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將返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