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描述,在北京某家科技公司,「共享程序員」(程式設計師)趙松松正忙著跟進項目進度,同辦公區的同事都不只服務這家公司,「做共享程序員可以同時承接很多間公司的項目,我同時在做的項目有6至8個」,「現在整體收入比之前提高了約40至50%」。
在3至4月招聘旺季,類似的「共享程序員」、「共享設計師」、「共享財務」成為不少科技業的用人新選擇。這些員工一般不與企業簽訂固定合約,而是與企業針對某一項目進行短期合作。
北京某餐廚設備服務科技公司市場部負責人王雪表示,公司會在一些平面設計項目採用「共享員工」,例如給客戶做一些企業介紹冊等,節省人力成本。
北京某財務收支管理科技公司首席行銷官蔡麗也表示,公司處於創業階段,總人數不到600人,約100人的「共享員工」中有很多工程師。
「共享員工」實際上並非「新興事物」,早在疫情初期已有生鮮電商與餐飲門市共享員工,而這種「共享」形式目前延伸至科技業重要職位,或可視為企業在大經濟環境不景氣下的「求生之道」。
「共享員工」雖在一定程度上讓企業和員工實現「雙贏」,但眾多網友卻說,「共享員工,本質是企業間共享壓榨勞動力,員工社保誰交?」、「勞動糾紛出現麻煩怎麼辦?」
微博網友批評:「說白了就是沒法全職了,沒訂單了,養不起了,只能20%的工作量了,所以只能簽成兼職了……但這些員工能簽那麼多家公司兼職嗎?這就很扯蛋。 共用員工、靈活就業……不斷的創造新詞,就不能實事求是面對失業率?」
「什麼勞務派遣,什麼外包都太落後了。共享員工模式一定會深受企業老闆的喜愛,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玩轉員工,老闆心情不好報酬都不給,連個勞動合同都沒有,真是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想到劍橋交流竟用假邀請函辦簽證 浙江大學教授害慘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