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新聞媒體「亞洲前哨報」 一篇名為「新加坡開始為『中國杜鵑事件』付出代價」的評論文章,提及三件新加坡近期的爭議事件,包括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日前於美國參議院聽證會接受質詢;星國媒體「海峽時報」2月4日報導,中國電子菸利用位在新加坡的其他公司,協助非法運送電子菸;去年新加坡涉及約20億美元(約新台幣630億元)的洗錢案,被拘捕的嫌疑犯原籍全來自福建。

作者將這些案件比喻為「中國杜鵑事件」(China Cuckooing),指中國企業隱藏中國身分,寄生在新加坡的行為,像是杜鵑鳥佔據其他鳥類的巢穴下蛋,讓其他鳥類代為孵蛋的做法。

美國之音引述該文章,並提及英國金融時報曾於2022年11月,報導該年有超過500家中國企業悄悄將總部遷往新加坡或在當地註冊,以規避美中緊張關係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及印度市場的反中情緒,包括時裝零售商Shein、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汽車,以及IT服務供應商開域集團(Cue)等。金融時報將這種做法稱為「洗星籍」(Singapore-washing)。

報導同時引述德國非營利組織 Mapping China共同創辦人安達彩(Aya Adachi)表示,新加坡政府須採取嚴格措施,防止非法活動發生,但可能與維護自由的監管環境相衝突,新加坡近年來修改法規允許客戶在當地存放大筆資金,可能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

他說,新加坡於4年前引入新型的投資基金公司結構,為可變資本公司,創新概念吸引註冊在開曼群島、盧森堡等低稅收區域的公司,但新加坡監管環境的變化導致當地出現更多與中國有關的非法活動。

不過,新加坡前總檢察長、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李光前商學院客座教授溫長明(Walter Woon)表示,如同瑞士等其他金融中心曾出現的詐騙團體,以新加坡為基地所發展的犯罪活動,不限於華人,這篇文章強化了對中國企業的刻板印象。

新加坡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陳企業(Tan Khee Giap)則表示捍衛自家政府政策的立場。

陳企業表示,「洗星籍」這種說法是刻意用有色眼鏡看在新加坡投資的中國企業。新加坡金融開放政策吸引的外資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美、日韓等國,若過度放大來自中國的非法活動恐失焦,應該繼續維持相對開放的金融政策。(中央社)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加坡連續處決3毒販 聯合國譴責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