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皇家天文台研究員卡拉特金(Ozgur Karatekin)共同參與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在關鍵化石地點發現的細微顆粒,重新佐證了「地球長年極塞冬季是由小行星揚起的塵埃引起」的早期假設。

目前科學家已知大約在6600萬年前,一顆比海拔高度8849公尺聖母峰還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造成地球上3/4的生命死亡,包括恐龍。然而這顆在墨西哥留下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的小行星撞擊,是如何導致這些生物滅絕,各界仍有爭議。

近期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產生的硫磺,或者其引發全球野火所產生的煙塵,遮蔽天空,讓地球每個角落都陷入漫長、黑暗的冬天,只有少數生物幸運存活下來。然而卡拉特金的團隊主張,小行星揚起的塵埃才是造成當時寒冬之關鍵。

該團隊在隕石坑3000公里、美國北達科他州的塔尼斯(Tanis)化石遺址,發現這塵埃顆粒。研究人員表示,顆粒大小約為0.8至8.0微米,正好適合在大氣中停留長達15年。

經把相關數據輸入類似氣候模型後,研究人員確定塵埃在地球生物大規模毀滅中扮的角色,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

比利時研究團隊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的塔尼斯(Tanis)化石遺址區,研究沉積物。路透社
比利時研究團隊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的塔尼斯(Tanis)化石遺址區,研究沉積物。路透社

研究人員估計,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所有物質中,有75%是灰塵,另有24%為硫磺和 1%煙灰。

卡拉特金指出,灰塵顆粒使得植物「完全停止光合作用」至少1年,導致生命「災難性崩潰」。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出人命了!她一次狂整形6部位 幾天後「尿不出來」驟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