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DW)1月29日刊載專訪易富賢的報導指出,據他估算,中國人口負成長約莫始於2018年,但北京官方矢口否認,堅持2031年左右才會人口下降,聯合國也持類似觀點。
他說,可是現在中國國家統計局不得不承認人口從2022年就開始減少,生育率更是只有1.0到1.1,遠遠低於此前「2030年前會穩定在1.8左右」的預測。
易富賢表示,其實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從2012年就開始減少,經濟成長率也是從那時起同步下滑,今後還會繼續,中國人口提前進入下降期意味著經濟前景黯淡。
他說,2018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大約相當於日本1992年,2040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則類似於日本2020年,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疲軟將是長期的。
易富賢指出,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僅3%,即使清零喊卡之後,也不太可能回到以往8%的成長率,至2030年代後,中國的人口結構將不如美國,意味著屆時的經濟活力也不如美國,那時中國經濟成長率也許只剩1%左右。
他說,目前出生人口每年只有800、900萬,意味著中國的很多產業將後繼無人,製造業越過頂峰後將驟降,必然導致經濟持續疲軟,以及製造業與養老危機,還有國際地位下滑和地緣環境惡化等。
易富賢表示,造成中國人口減少的主因在於計劃生育政策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日韓等東亞鄰國生育率也很低,但中國的計劃生育使得問題更嚴重,加上房價高及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再壓低民眾生育意願。
他說,中國人有三大難題:養不起、不願意生和生不了孩子。養不起因物質條件不滿足,比如住房壓力、可支配收入低等,北京政府提供補貼獎勵生育日本都試過,但中國「未富先老」,沒有足夠財力實現日本的福利。
易富賢指出,中國民眾不願生則是出自於心理因素,中國衛健委2021年的生育意願調查,平均每個大陸女性只願意生1.6個,低於台灣的2.1和香港的1.8,如此將使得中國今後把生育率穩定保持在0.8都很難。
他說,至於生不了則是生理因素,中國的不孕不育發病率,80年代初期僅1%到3%,至2020年劇增至18%,對於不願生、生不了,政府能做的就更加有限,「所以我對中國人口結構的未來趨勢非常悲觀」。
易富賢表示,世界地緣政治和經濟正發生歷史性改變,重心確實將向印度和非洲轉移,印度經濟日後將超中趕美成為全球第一,非洲也在經歷緩慢沉默崛起,尼日等國今後也將成為地位重要的大國。
他說,歸根結底不管是中國和日本,或者歐洲及美國今後都會衰落,人口結構稍好的美國衰落速度會慢一點,但美國的生育率也只剩1.66左右。(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