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的告別式訂10月22日下午2時在台北二殯至真一廳舉行。

李怡本名李秉堯,1936年生於廣州,1948年移居香港並完成學業,1956年開啟寫作與編輯生涯,從事新聞工作超過一甲子。

1970年,李怡創辦《七十年代》雜誌,1972年便關注台灣反威權爭民主等相關運動,刊登一系列黨外抗爭事件,1984年立場轉向反共,並於1984年將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歷來報導台灣相關主題包括雷震案、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義雄案、陳文成案,以及鄭南榕自焚事件。

李怡曾說,台灣最初是威權的土壤,過去他在主編《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時,從台灣輾轉湧至他手中的文章,皆是對政權的質疑與批判,直到1987年解嚴、1988年報禁解除,之後蔣經國離世,李怡對台灣印象才改觀。

1988年,李怡來到台灣,當時社會瀰漫自由風氣,他在演講場合中第一次聽到「自力救濟」一詞,「我覺得那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轉折期」。

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遠走台灣,認為「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關心兩岸三地民主運動是知識分子的責任,到哪都會持續面對問題,繼續關心民主。

李怡認為民主制度今日在台灣已穩定,但提醒年輕人保持對自由的永恆警覺。他希望台灣社會不要忘記前人曾做過什麼樣的犧牲,才能有今天的民主自由。

李怡一生追求自由人權,「自力救濟」一詞令他對台灣大為改觀。翻攝李怡臉書
李怡一生追求自由人權,「自力救濟」一詞令他對台灣大為改觀。翻攝李怡臉書

面對中共威脅,李怡說,「只要抱持著你來我不怕死 ,再小也可以有很強烈的能量」。李怡仍惦記著走上街頭抗爭的香港年輕人,「港警跟中國共產黨根本不能比,但是沒關係,雞蛋碰石頭,以卵擊石丟到高牆上,我們每一顆都有自己的靈魂」。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在2005年邀李怡主編香港論壇版,2009年本土派慢慢崛起時,只有李怡不定期刊登本土派投書。

2020年香港國安法通過之後,李怡幾乎不能動筆寫文章,2個女兒催促父親離開香港,李怡說:「這是我生長的地方,憑什麼是我走!」李怡表示,這輩子只相信「言論自由」這件事,沒想到搞了幾十年,卻什麼都沒有了。

李怡曾說,他這輩子只追求自由,「什麼能夠保障自由呢?現在看來,民主制度可以保障自由。我從事新聞工作,寫作也好、辦雜誌也好,都是為了自由。」

李怡表示,選擇離開香港,是想完整自己的人生,自己雖然有加拿大護照,但是台灣交通方便,文化又與香港貼近,「最重要是這裡有很多老朋友可以聯絡,年紀大了有時候就需要老友了」。

李怡在台友人、資深媒體人杜念中特別推崇李怡的《九十年代》雜誌,在香港、台灣及海外均有影響力,許多訊息來自中國大陸內部,同時也有來自台灣、無法在台灣本地刊登的消息及評論,在當時顯得極為重要。

台灣資深評論家司馬文武說,李怡老病纏身仍堅持寫作到最後,是令人敬佩的言論自由鬥士。司馬文武表示,李怡曾說,勇氣是衡量一切品質的基礎,沒有勇氣,什麼理想、熱情甚至愛情,都無所依託。(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原來之前都演的?!加國前第一夫人冷對前閨蜜梅根「跟她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