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時,英國君王是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只因他「不愛江山愛美人」,讓位她父親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伊莉莎白突然成為頭號王位繼承人。喬治六世1952年駕崩時,她以26歲芳齡登基,嬌小身軀承擔帶領國民面對英國地位下降的重負。

伊麗莎白在位70年,在人民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路透社
伊麗莎白在位70年,在人民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路透社

伊麗莎白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位時,正值日不落帝國盛世,女王在位70年,卻見證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勢力 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崩潰,馬來西亞、緬甸、奈及利亞、肯亞等殖民地先後獨立,香港主權1997年移交中國,歐洲事務主導權也落入德國和法國核心、英國脫歐,新冠疫情重創。英女王雖仍是15國和的大英國協元首,但徒具名義。

英國在這些年經濟也經歷更迭,昔日工業革命先鋒一度淪為「歐洲病夫」,近10多年才以金融、文化和創意工業站穩陣腳走出生路。有評論認為,是女王帶來的穩定感,令英國人較易接受這些變化。

《每日電訊報》一名評論員就說,女王自登基就誓言壓下所有「自私衝動」,畢生奉獻給國家,前幾年雖年事已高,仍平均一年出席400個官式活動的高紀錄,民眾這些年對她可能一度由敬畏轉為懷疑,「但女王仍相信任我們,或者仍相信她對我們的職責,她因此觸發我們最深刻的愛國感情」。英國民眾會認為天下政客都腐敗,但認為她不會,就算曾有看法以為她冷漠,現在也認為其實是她「感情不做假」。

除了穩住國家,伊麗莎白二世任內更見證了英國王室民望的高潮與低潮,由昔日高不可攀,變得今日的親民,關鍵卻繫於生前跟女王關係欠佳的兒媳黛安娜(Princess Diana)。

黛安娜生前愛走入民眾,給向來予人高高在上感覺的王室,帶來新氣象;黛妃1997年巴黎車禍身亡,女王堅持留在蘇格蘭,被外界質疑冷血,這也是英國君主制度最受質疑的時刻。女王後來聽從時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勸籲,回倫敦公開致哀,才化解危機;加上黛妃兩個兒子威廉和哈利秉承亡母親民風格,英國王室的聲望才逐步回升。

女王在位期間也實行一些王室改革,如1992年開始交稅,之後開放白金漢宮和溫莎堡等官邸給民眾參觀,2012年更在倫敦奧運開幕禮放下身段,粉墨登場與007客串短片,甚至「跳傘」進場,與民同樂贏得讚賞。同年她登基60周年,民調顯示她是英國人歷來最喜愛的君主,千船巡航展示民眾對她真心愛戴,廢帝制聲音前所未有地低。《周日泰晤士報》當時社論說:「我們是伊麗莎白年代的人,雖然多數人從未當面見過她本人,卻很難想像沒有她的生活。」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