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研發執行董事會成員 Michael Steiner 博士表示,Formula E 是品牌開發電動科技的重要平台,讓團隊能在極端賽事環境中驗證新技術,並快速轉移至量產車。「純電 Cayenne 正是這項高效率技術轉移的最佳例證,也證明我們參與電動方程式的價值。」

保時捷電動方程式工廠車隊總監 Florian Modlinger 則指出,Formula E 的勝負取決於效率,而這項原則同樣應用在純電 Cayenne 的開發中。「我們在賽道上學到的不只是動力與操控,還包括如何以最快速度開發、測試並導入新技術。」

純電Cayenne的動力系統導入直接液冷技術,讓冷卻液能直接流經電驅系統內部銅線,有效帶走熱能。原廠照片
純電Cayenne的動力系統導入直接液冷技術,讓冷卻液能直接流經電驅系統內部銅線,有效帶走熱能。原廠照片

純電 Cayenne 的動力系統導入直接液冷技術,讓冷卻液能直接流經電驅系統內部銅線,有效帶走熱能。與傳統水冷馬達相比,該技術在維持輸出功率的同時,馬達體積可縮小約 1.5 倍,效率高達 98%。

這項技術源自 Porsche 99X Electric 賽車,並曾於 2023 年 GT4 e-Performance 測試車上驗證,如今正式導入量產 SUV,確保高功率輸出下依然維持穩定效能。

純電Cayenne的動能回收系統最大功率達到600kW,與Formula E賽車規格一致。原廠照片
純電Cayenne的動能回收系統最大功率達到600kW,與Formula E賽車規格一致。原廠照片

純電 Cayenne 的動能回收系統最大功率同樣達到 600 kW,與 Formula E 賽車規格一致。制動時的回收能量可再次輸入電池使用,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率與續航里程。

保時捷表示,在一般行駛情況下,約 97% 的煞車操作可完全由電動回收系統完成,只有在高減速需求時才會啟動傳統煞車,確保煞車平順並兼顧舒適與安全。

Modlinger 補充:「Formula E 的回收技術挑戰極高,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回收最多能量,同時維持車輛穩定與駕駛信心。這項軟體與控制策略,如今已完整導入純電 Cayenne。」

純電Cayenne支援最高400kW的DC直流快充,在理想環境下僅需10分鐘即可補充超過300公里續航。原廠照片
純電Cayenne支援最高400kW的DC直流快充,在理想環境下僅需10分鐘即可補充超過300公里續航。原廠照片

保時捷也將 Formula E 的快充技術轉化為量產應用。純電 Cayenne 支援最高 400 kW 的 DC 直流快充,在理想環境下僅需 10 分鐘即可補充超過 300 公里續航,或在 16 分鐘內完成 10% 至 80% 的充電(依歐盟 WLTP 標準)。

在 15°C 電池溫度下即可啟動快充,充電至約 55% 前仍能維持 350 kW 以上的穩定輸入,顯示系統的高效熱管理設計。

Formula E 於上個賽季導入的「Pit Boost」技術,能以 600 kW 功率在 30 秒內補充約 10% 電量。保時捷表示,該實驗平台讓工程團隊得以驗證如何在極端高溫條件下維持穩定充電效能,而這項成果也直接反映在量產車上。

除了99X Electric賽車與純電Cayenne共用的CCS充電介面外,多項熱管理與能量控制技術也同步應用於量產車。原廠照片
除了99X Electric賽車與純電Cayenne共用的CCS充電介面外,多項熱管理與能量控制技術也同步應用於量產車。原廠照片

保時捷在魏薩(Weissach)研發中心整合賽車與量產開發團隊,讓技術交流得以雙向進行。除了 99X Electric 賽車與純電 Cayenne 共用的 CCS 充電介面外,多項熱管理與能量控制技術也同步應用於量產車。

Modlinger 表示:「我們面對的技術挑戰雖不易從外觀察覺,但每一項細節都攸關性能與效率,這些成果正是純電 Cayenne 能夠成為保時捷新世代電動 SUV 指標的關鍵。」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Škoda歡慶130週年 台灣同步啟動「探索捷克之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