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汽車總經理曾鑫城指出,ET35 的國產化率超過九成,並結合多達 86 家台灣供應商參與研發與製造,從電池系統、電驅後軸到控制器設計,完整展現台灣產業鏈的自主整合能力。車輛開發歷時五年,期間同步導入多項先進技術,不僅為中華汽車本身奠定電動化轉型基礎,也讓供應鏈夥伴有機會跨足新領域,例如士林電機從二輪市場進入四輪,開發二合一馬達控制器;中華台亞則引進美國 DANA 技術,打造一體式電驅後軸;而鴻海所提供的電池系統,也在高雄和發廠完成量產,確保穩定供應。

ET35 採用全新開發的電動商用車專屬平台,模組化底盤可靈活對應不同應用情境,包括物流廂車、資源回收車、行動餐車甚至行動零售車,為中小企業與政府單位提供更多元的綠能運輸解決方案。動力系統搭載國產電池組與一體式電驅後軸,同時成為國內首款具備 Level 2 駕駛輔助功能的中型商用貨車,兼顧日常運輸效率與行車安全。
在電子架構方面,ET35 也與國際潮流同步,採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EEA),並由中華汽車自研「整合式域控制器(eDCU)」統合 VCU、BMS、AVAS 以及 IoT 等多項功能。車輛全系統電子化,包括電子油門、電子煞車與電子轉向,不僅提升整車能效,也強化駕駛回饋與操作精準度。其自主開發的 EVCC 快充控制器更通過 CNS 相容性測試,成為國內首例,確保與不同品牌充電設備的匹配能力。
量產則在中華汽車新竹廠進行,廠區新設三電組裝產線,並導入 AI 視覺檢測技術,從塗裝到前後軸組裝全面強化品質把關。未來 ET35 將鎖定物流、資源回收與行動商業等應用領域,並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示範運行,目前已經有業者表達採用意願。

2025 Indian Chieftain與Challenger改款亮相 承襲經典與性能的雙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