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決策意味著,Stellantis 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選擇將資源聚焦於更具市場實力與基礎設施優勢的電動與油電車領域。該公司坦言,氫能商用車市場至今仍屬利基領域,在基礎建設稀缺、成本高昂、政府補助薄弱等多重限制下,短期內難以達成經濟規模,預期至2030年前仍難有大規模採用的可能。
Stellantis 歐洲區營運長 Jean-Philippe Imparato 表示:「在歐洲CO₂法規日益嚴格的當下,我們必須做出明確且負責任的選擇,確保競爭力並回應顧客需求。氫能燃料電池計畫雖具前瞻性,但在當前產業現實下難以達成永續經濟目標,因此我們決定全面終止相關發展。」
這項決策也讓與 Michelin、Forvia 共同持股的氫能技術公司 Symbio 面臨未來不確定性。Stellantis 曾在 2023 年取得 Symbio 三分之一股份,當時目標是擴大氫能車輛在歐洲與北美市場的部署。據 Bloomberg 報導,Michelin 對 Stellantis 的突然轉向感到錯愕,並憂心此舉將波及相關就業人力。不過 Stellantis 表示,現階段不會裁減現有氫能研發人員,將安排其轉調至公司內其他專案。
更令人關注的是,Stellantis 的立場在短短數月內急轉直下。今年初,該公司才對外宣示將推出多達八款氫能版中大型商用車,包括集團內 Citroën、Peugeot、Opel/Vauxhall、Fiat 等品牌旗下的 e-Jumper、E-Ducato、E-Boxer 等車型,並納入 Stellantis Pro One 商用車戰略中。但如今這些規劃已全數喊停,意味著氫能技術從「核心發展項目」被迅速邊緣化。

事實上,Stellantis 對氫能技術的態度一直頗為保守。早在2021年,時任執行長 Carlos Tavares 就曾表示,相較電池與純電動車技術,主推氫能的車廠「已落後一個世代」。如今的轉向,或許只是回歸其一貫務實的產品發展邏輯。
儘管 Stellantis 已選擇退場,全球仍有不少車廠持續投入氫能布局,包括 Toyota、Hyundai、BMW、Honda、Renault 等品牌,皆將氫能視為長期交通生態系中的潛力技術。隨著各國加速能源轉型與碳中和政策推進,氫能是否能真正成為下一代綠能解方,仍待時間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