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社區:遮蔭擋雨、降溫節能、淨化空品

一些簡單策略如:公園綠地化,除步道外不再有水泥鋪面,步道也應採取透水鋪面。也可鼓勵大樓東西曬牆面變成植生綠牆,讓爬藤從屋頂垂下或地面爬上,為城市增添自然風味。此外,善用城市中數量最多的東西——屋頂,一方便因應嚴峻氣候危機,同時貢獻宜居環境。比如說,要求所有建築要有一定比例設置太陽能板,若無法設置太陽能板者,則應該打造成綠屋頂,栽植蔬果,如此可降低建築溫度,減少冷氣用電,也可以提供居民食物來源,降低食物里程,還可以施用廚餘製作堆肥。

既然各城市道路都密密麻麻,且住宅區裡有許多本來就應該以行人為主卻變成停車為主的街道巷弄,我們難道不能從這些非主要道路中,選擇幾條禁止汽機車進入(包括停車),並為之架設一層可遮雨、一層可讓瓜類、百香果等植物攀爬的雙層棚架?如此騎腳踏車、散步不用怕下雨,也因為有綠蔭而不用怕艷陽高照,同時它還可降低道路溫度,減少熱島效應,淨化空氣品質,更可提供附近社區居民與道路使用者食物來源。

同時,這些街道巷弄也可以成為兒童安全的遊憩空間,居民放鬆身心、聯絡情誼、討論公共事務或聊八卦的地方。這樣的城市綠廊可以連結主要道路旁的自行車道,進而貫穿城市的每個轄區,這樣就可有效減少汽機車的使用,改善整個城市的空氣品質。

減少汽機車廢氣和停車空間,還市民活動空間

城市綠廊的功能還不僅於此。由於禁止汽機車進入,可節省大量停車空間,因此也可於接近和主要道路連接的巷口處設置有專人管理、早晚定時開放兩小時的社區細分類回收站(包括儲存空間),讓社區民眾親手做好細分類,不用追垃圾車,避免於交通壅塞時間出來丟垃圾被車撞的風險,同時清潔隊可於清晨或夜晚交通離峰期間,再到這些定點回收站把已分類好的垃圾帶回,如此不僅可提高收集效率,節省燃料,讓清潔隊員在收垃圾時不用怕被撞,不用把肺當空氣清淨機,還可節省後端分類所耗的人力、經費與能源。

另外,棚架旁若還有空間,可以把部份路面的水泥或柏油刨除,讓市民在沒有汽機車污染的環境下,種些蔬菜水果,除了可進一步增添綠意與食物來源之外,也可以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個可健康養身、又不用早太遠的休閒活動。

城市綠廊,可以讓人騎腳踏車從景美到土城的速度,和搭捷運一樣快,不用跟在汽機車後頭吸廢氣,同時可以健身,還可大幅減少城市中壅塞、吵雜、污染的汽機車,並增添許多綠意,讓人不那麼滯悶、煩躁或憂鬱。

有助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實現

其實,若真的想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道路上的汽機車應該要大幅降低,不能像現在一樣這麼擁塞。汽機車是支撐鋼鐵工業與石化工業的命脈,整個生命週期都在大量排碳,即使轉成電動車,那些車輛所需的鋼板,還是得求助於高耗能產業;而且鋰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廢棄處理也會消耗不少能源。再者,這些產業又製造了不少廢棄物,鋼鐵業每年數百萬噸的爐碴,已經造成我國環境沉重的負擔。所以,如果還持有每戶或甚至每人都要有一輛車的想法,卻又高喊2050淨零排放,那豈不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