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銘解釋,三大DRAM廠節點進入12奈米以下後,產品需倚賴ECC補償設計,難以再回頭生產不含ECC標準的DDR4,導致市場出現「結構性缺口」。目前DDR4主要供應僅剩華邦與南亞科兩家,供需偏緊短期難解。
陳沛銘指出,現階段月產能約1.5萬片晶圓,內部已有擴產規劃,滿載可望至約2.7萬片,實際比重將依客戶需求調整。公司將於本月底董事會討論新一波投資案,機台交期已由過去約15個月縮短至約9個月,若決議通過,明年第三至四季可望逐步開出。以高雄廠來說,每增加1千片/月,資本支出約30~40億元,新一輪投資「百億起跳」屬合理區間。另外,台中廠已核准擴充NOR Flash月產能5千片,約需資本支出60~70億元。
華邦電也將把DRAM由20奈米升至16奈米製程,已完成生產認證(CPR)即便升級後仍難完全滿足需求,後續將以「片數增加+節點升級」雙軌並行。同時,16奈米的首批8G產品已送樣,預計明年第一季末至第二季初進入小量出貨,良率與循環時間逐步優化。
陳沛銘提到,邊緣AI產品(CUBE)研發已投入三年,預計2026年下半年起將見較顯著進展,2027年加速放量,為中長期新增成長曲線。

YouTube、IG狂漲!社群影音平台成AI時代新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