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指出,AI的核心仍在於模型(model)的持續進化,「從ANI到AGI,未來甚至到ASI,都是長遠的發展方向。」他強調,從對話型模型的應用開始,AI正朝向「physical AI」(實體AI)演進,這將需要更龐大的運算能力與能源支撐。
即將在10月舉行的輝達GTC大會,劉揚偉也證實將親自出席,並將參加大會前的座談活動,並透露將與黃仁勳等科技領袖會面。
他舉例,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近期提出「每週生產1 Gigawatt算力」的構想,若以金錢換算,1 Gigawatt約相當於500億美元,「每週500億美元的投入,足以想像AI市場的龐大潛能。」他認為,AI應用與供應鏈尚處萌芽階段,未來商機仍將持續擴張。
談及Sam Altman日前訪台行程,劉揚偉證實雙方確有會面,在鴻海總部針對「未來發展與合作」進行廣泛討論。他表示,除既有合作外,雙方也就新興AI應用與算力平台的可能性交換意見,但細節暫不便公開。
至於中國啟動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劉揚偉指出,若持續對立升溫,勢必對各行各業造成衝擊,不光只是鴻海。不過,他也強調,短期影響有限,公司仍有庫存緩衝,營運與出貨維持穩定。劉揚偉指出,鴻海已在全球多地建立多元布局與備援機制,以強化供應鏈韌性,確保生產穩定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站上27200關卡!台股收漲482點 台積電漲40元報1645創新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