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投信分析,AI依舊是驅動市場的關鍵亮點。2026年NVIDIA Rubin世代伺服器將問世,各大CSP的ASIC晶片出貨也有望大幅增長,帶動高功耗晶片需求,推升先進封裝、散熱與測試設備市場。雖短線盤勢有過熱跡象,但中長期展望樂觀,建議投資人震盪中逐步拉高持股,迎接2026至2027年的長多格局。

同時,主計處已上修2025年GDP成長率至4.45%,出口動能強勁,科技產業持續領航。外資持續加碼台股,QFII持股比重截至9月已達47%,科技股配置明顯上升,凸顯國際資金對台灣AI供應鏈的信心。

野村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指出,AI將推動半導體產業升級,2030年全球AI半導體市場規模可達4,80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收入近五成。台積電AI晶片營收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40%,動能來自NVIDIA與AI ASIC擴張。液冷散熱成為主流,台灣散熱廠商受惠於AI伺服器高功耗設計,市場預估至2035年全球資料中心容量將成長6倍,水冷散熱、電源供應、PCB與CCL需求全面擴張。

此外,AI加速器與HPC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8.4%,推動PCB與CCL升級,高階銅箔基板市場年複合成長率更達40%。ABF載板在經過兩年庫存調整後,2025年將現供需黃金交叉,高盛估2026年缺口達9%,推升價格與需求,成為新一波成長核心。

在應用端,AI智慧眼鏡預計2026至2028年快速普及;800G交換器2026年成為主流,帶動網通產業升級。人形機器人雖仍在起步階段,但長期成長潛力龐大,可解決勞動力短缺與重複性工作的缺口,目前中國供應鏈積極布局,美國則在軟體領域具優勢。

姚郁如強調,AI發展正推升全球電力需求,資料中心與雲端平台需仰賴穩定電力供應。電力產業將成AI基礎設施核心,綠能、儲能與智慧電網商機龐大,台灣廠商積極拓展東南亞與澳洲市場,搶攻大型標案。傳產方面,中國「反內捲」政策有助整頓塑化產業,但乙烯供給仍偏多,供需失衡仍待觀察。

台股本益比20.6倍、股價淨值比2.8倍,評價仍屬合理,短線雖有過熱,惟中長期展望偏多。第四季不確定性逐步消除,年底前適合逐步加碼,建議聚焦AI伺服器、散熱模組、BBU、電源管理、CCL、PCB與半導體先進製程,同時關注滑軌、摺疊手機軸承與AI PC等應用。

AI應用推動企業資本支出,半導體供應鏈具長期投資價值,晶片高功耗帶動的封裝、散熱與測試需求,將是後續市場主要亮點。2026年摺疊手機、網通與消費性電子等新應用,也可望成為台股新一波成長動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金管會前8月開罰金融三業1.34億年增4% 台銀遭罰2200萬元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