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午11點5分,重電族群普遍上漲,東元股價漲停、報在103元,成交張數來到25.13萬張排名第三,成交金額則是來到248.63億元排名第二;華城(1519)股價上漲2.56%、報在601元;中興電(1513)股價上漲0.63%、報160元;士電(1503)股價上漲1.64%、報在186元;亞力(1514)股價股價1.95%、報104.5元;大同(2371)股價漲1.38%、報40.4元。
根據「星際之門」(Stargate)最新計畫,是繼德州Abilene資料中心開始營運後,將在德州Shackelford、新墨西哥州Doña Ana、俄亥俄州及美國中西部一處未公開地點,由OpenAI與甲骨文共同開發,至於俄亥俄州Lordstown與德州Milam,則是由OpenAI與軟銀合作。未來3年總規模將達近7吉瓦(GW),總計投資金額上看4000億美元,最終將達5000億美元。
根據先前外資報告,鴻海近期動作頻頻,包含與東元電機股權互換,以及與軟銀合作,均大幅提升切入「主權AI」專案的機會。與東元的合作將結合鴻海硬體與東元電力系統經驗,縮短資料中心建廠至啟用的時間,並提升整體附加價值。另一方面,鴻海出售美國俄亥俄廠,實際上是為了與軟銀建立AI伺服器合作。由於軟銀是Stargate專案的核心推手,鴻海有高度機會成為主要伺服器供應商。
本土投顧最新報告也指出,東元與鴻海結盟後,合作重點將鎖定「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東元資料中心業務最快自2026年起大幅挹注營收。以美國市場為例,當地至2029年規劃資料中心總建置規模達10GW,其中4.5GW由甲骨文(Oracle)承攬,其餘5.5GW則由軟銀主導。鴻海已與軟銀於俄亥俄州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相關設備,將明顯提升得標機會,有望拿下大部分訂單。
依資料中心建置成本約3,000萬美元/MW推算,5.5GW市場規模達1,650億美元,其中,機電設備與安裝約占28%,等同2026年至2029年期間,東元可爭取高達462億美元商機。報告分析,美國資料中心業務將自2026年下半年起逐步貢獻東元營收,為確保2029年前完成Stargate建置,預料將採模組化方式,先於貨櫃完成部分機電設備,再運往現場快速組裝,除可縮短3成工期,也能減少人力需求,未來鴻海甚至可能連帶將機電設備一併出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