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單月營收類別來看,雲端網路產品受惠AI機櫃需求,呈現強勁月增與年增;元件及其他產品亦因新產品備貨需求,顯著成長。相較之下,電腦終端產品因拉貨動能與匯率影響,月減及年減幅度有限;消費智能產品則受新舊產品交替與匯率因素影響,月減幅度明顯。展望第三季,鴻海認為AI相關需求延續強勁,加上ICT產品進入旺季,雲端網路產品出貨量可望顯著提升,營運將逐步升溫。不過,鴻海也強調,全球政經局勢及匯率波動仍是需密切關注的變數。

法人報告則是指出,鴻海近期動作頻頻,包含與東元電機(1504)股權互換,以及與日本軟銀(Softbank)合作,均大幅提升切入「主權AI」專案的機會。法人認為,鴻海藉由模組化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及AI伺服器業務,有望進一步擴大營收動能,因此將目標價自270元上調至300元,評價基準也從14倍提升至15倍2026年預估本益比。

法人指出,與東元的合作將結合鴻海硬體與東元電力系統經驗,縮短資料中心建廠至啟用的時間,並提升整體附加價值。另一方面,鴻海出售美國俄亥俄廠,實際上是為了與軟銀建立AI伺服器合作。由於軟銀是Stargate專案的核心推手,鴻海有高度機會成為主要伺服器供應商。

法人估算,在Stargate四年5,000億美元投資計畫中,若以樂觀情境計算,鴻海可望承接70%,每年伺服器營收上看870億美元;基本情境下則可分食約40%的資料中心建設支出,每年營收約500億美元,對應機櫃出貨量1.7萬至3萬架。

雖小幅下修2025年EPS預估約3%,但法人同步上調2026、2027年獲利預估2%與7%,顯示長期成長動能更受看好。法人強調,鴻海8月雲端業務表現優於iPhone,抵消手機月減影響,公司維持第三季AI伺服器機櫃出貨季增300%的目標,9月營收有望更強勁。主要風險仍在於AI伺服器需求不如預期、GB200/300機種放量延遲,以及全球產能分散帶來的費用壓力,但在主權AI題材加持下,鴻海的長期營運價值正逐步被市場重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高通攜手BMW推出Snapdragon Ride Pilot 將於BMW全新iX3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