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全球 MEMS 感測器市場規模預估 2030 年將突破 290 億美元,台灣憑藉從晶片設計、感測元件製造到先進封裝與訊號處理的完整供應鏈,在全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展會特設機器人主題,看準其將成為繼電動車與 AI 後的新關鍵應用,協助台灣搶占成長先機。
依據 AI 新十大建設政策,政府將投入約 2,000 億元預算,智慧機器人被列為關鍵技術發展重點,目標 2040 年創造 15 兆元產值。本屆特別舉辦「微機電暨感測器論壇–感測新視界,機器人新紀元」,邀請曾被 CNN 評為「改變世界的八位天才之一」的石黑浩,分享突破性研究成果。

石黑浩以人型機器人分身「Geminoid」系列享譽全球,其高度擬真外觀開啟人機互動全新篇章。他將在台揭示如何以 Avatar 技術實現不受身體、空間與時間限制的未來社會。石黑浩強調,讓機器人真正走入人類生活,關鍵在於整合視覺、聽覺、行為等多重感測技術,而台灣從晶片設計到精密製造的完整生態系,正是實現目標的理想夥伴。隨著 AI 技術飛速發展,高精度感測器已成為人型機器人自主感知與自然互動的核心,而台灣的供應鏈實力正為這波新興商機奠定基礎。
SEMICON Taiwan 2025 期間,石黑浩將與多位業界領袖齊聚論壇,包括達明機器人副總經理黃識忠博士,分享協作型機器人邁向智慧整合與人型機器人新時代的路徑;Aeva 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 Mina Rezk 探討 MEMS 與感測技術如何加速類人機器人的感知、運動與互動進化;TDK 策略長 Gavin Ho 博士將從感測創新角度剖析人型機器人應用;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博士則帶來 AI 機器人產業最新發展與市場趨勢。這場跨國、跨領域的交流,將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與台灣供應鏈的未來佈局注入關鍵動能。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科技競逐下,微機電暨感測器論壇將成為台灣深化國際合作、打造機器人技術生態圈的核心平台,預計吸引逾200位產業菁英與專業人士,展現台灣在 AI 與人型機器人領域的完整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