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微軟、谷歌與輝達等科技巨頭密集公布AI新技術與平台,加深AI技術商業化腳步。微軟在Build開發者大會中推出Azure AI Foundry平台,整合AI應用開發、測試與部署流程,強化企業導入AI的效率。GitHub Copilot則升級為具備代理能力的AI工程師助手,開啟AI Agent新世代應用。而谷歌於I/O 2025大會中發布全新AI模型、整合Workspace與Gemini,展現在AI生態系中的競爭力,市場普遍認為其已重回第一梯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 2025上宣示AI即將成為如電力與網路般的基礎建設,並提出NVLink Fusion平台,將串連處理器與記憶體模組,提升伺服器效能密度。中國信託投信指出,該平台首波合作名單包含聯發科、世芯-KY等IC設計廠,鴻海、廣達等ODM業者,以及散熱供應商奇鋐、雙鴻也將同步受惠,帶動台灣相關供應鏈成長。
從基本面來看,根據麥肯錫與日經調查,全球半導體庫存水位已從高點明顯回落。無廠IC設計、晶圓代工及ODM、OEM廠商的庫存壓力紓解,僅分銷商仍有去化空間。此外,消費性電子與車用半導體的供需失衡,也預期在2025下半年改善,為設備商與晶片廠帶來營運回穩契機。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經理人張圭慧指出,AI需求快速擴張之際,供應鏈同步進入升級與轉型期。從先進製程、高速傳輸、散熱模組到AI伺服器組裝廠,皆可望迎來結構性成長。她認為,若能搭配ETF工具,將有助投資人有效參與這波技術升級紅利。
中信上游半導體ETF(00941)經理人葉松炫表示,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商本益比目前仍低於近五年平均,顯示估值具吸引力。隨AI建設帶動設備需求回升,舊世代半導體市場回穩,半導體設備商可望迎來業績反彈。若因短期政策雜音出現股價震盪,反而提供長線投資進場良機,建議採取定期定額、分批佈局策略,布局具長線趨勢的ETF,掌握科技產業升級脈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