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於5月8日至5月16日,針對上百位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會員做調查,請會員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對台灣及全球經濟的影響,對川普「百日新政」的看法,對關稅、匯率及投資美國的預期,對台美關稅談判的預期,以及對政府協助及企業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表達看法。這次調查由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陳德昇、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擔任共同計畫主持人。

陳德昇表示,報告顯示80%的企業預期「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產生不利影響,近6成企業認為新台幣匯率會升值,同時台灣企業積極採取各種應對策略,破解「關稅」「匯率」雙重壓力,彰顯出台灣企業在不確定性環境下,堅持、不放棄,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

熱門新聞:加油中1000萬幸運兒是你嗎?1-2月千萬發票沒人領 消費地點看這裡

陳德昇表示,這次調查結果歸納出「六大趨勢、五個關鍵數據、四個洞見、三大對策」。六大趨勢包括市場多元化與供應鏈重組、自動化與技術升級、投資美國、新台幣匯率升值、關稅成本轉嫁而非自行吸收、積極破解「關稅」「匯率」雙重壓力。

袁明仁表示,五個關鍵數據包括,84.4%認為經濟負面預期,84.4%對全球經濟擔憂。在談判結果預期上,81%受訪者不看好美國與全球談判結果,61.7%預期美國與中國談判結果在今年Q3至Q4達成,68%預期美國與台灣談判結果在今年Q3至Q4達成。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今公布2025上市櫃企業家對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預期調查」。許麗珍攝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今公布2025上市櫃企業家對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預期調查」。許麗珍攝

五個關鍵還包括在關稅稅率影響預期上,40%受訪者認為台灣最終的關稅稅率可能落在15%至20%(40%),59.1%將近6成認為此一關稅稅率對企業影響很大。在匯率影響預期上,72%認為美台對等關稅談判部分,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政策是要求新台幣匯率升值;高達97.8%認為美國可能要求台灣新台幣匯率升值近6成認為1年內新台幣會升值到28元至30元。

四個洞見部分,袁明仁表示,調查指出,洞見一是41%受訪者認為川普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機會不大,認為川普無法透過關稅政策來達成「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洞見二是投資美國成功關鍵。企業希望美國政府協助解決五大關鍵問題。

洞見三為供應鏈去中化及美中脫鉤風險,調查指出36.2%受訪企業認為進一步脫鉤的可能性非常高,也有近4成受訪企業認為是否脫鉤很難講。但可預見涉及國家安全、供應鏈安全、AI、半導體、資料中心、AI模型、無人機、人形機器人、晶片、PCB等產業及產品,勢必一定會脫鉤。

針對上述產業,陳德昇表示企業必須做好紅色供應鏈、美國供應鏈及非中美供應鏈的三種供應鏈投資佈局,以避免顧此失彼,無法通吃全球市場。最後洞見四是創新與轉型機會。關稅壓力推動企業開拓多元市場,調整生產基地及增加自動化(AI、機器人),這些舉措可能對企業帶來長期效益,企業應掌握危機中的轉型機遇。

三大對策方面,陳德昇指出,首先是企業破解「關稅」的因應對策,其次是企業破解「匯率」的避險策略,最後是企業面對「10%基準關稅」及「對等關稅」的關稅成本轉嫁對策。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表示,企業面對關稅採取關稅成本轉嫁而非自行吸收。川普已徵收10%基準關稅及未來課徵對等關稅,對企業採取關稅成本轉嫁的方式依次為,51.1%認為第1是重新協商定價,40.4%認為部分轉嫁客戶,23.4%認為部分自行吸收,4.供應商分攤(21.3%),19.1%則認為可以完全轉嫁客戶(19.1%)。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採取重新協商定價及部分轉嫁客戶來進行成本轉嫁,可見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客戶也不可能自行吸收,因此,最終受害者可能是消費者。

袁明仁表示,之前川普1.0,台灣是獲利方,AI因此回流台灣,但這次川普2.0台灣企業不認為會獲利。

延伸閱讀:關稅戰停90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跨足生醫領域!台達電宣布以21億收購行動基因逾9成股權